韓靜
(新疆省 阿拉爾市 兵團12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1)
(一)閱讀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是閱讀教學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單純的對內容的理解,學生從中受到的教育其實是多方面的。在這樣的理解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作者所描繪的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體會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豐富的感情,這對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增長他們的見識,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這樣的理解過程中,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將得到發展,因為對內容的理解必須經過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即由對生動、具體、局部的語言材料的感性認識,經過推理、判斷,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走向理性的認識。學生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由具體到抽象,由局部到整體,由表面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循環往復的認識過程中,思維水平將逐步得到提高。
(二)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要重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和語言的表現形式。在閱讀教學中,理解內容僅僅是理解語言的一個方面,理解語言還有著另一個方面,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即對語言表現形式的理解。學生的閱讀在經歷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的過程之后,還應該從語言文字的運用角度,對課文作進一步的閱讀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千古名句,流傳至今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它的思想內容,二是它的表現形式。
精選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多是感情色彩濃重的文章,既體現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時又體現了作者對丑惡、虛假、病態、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后天習得的。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體驗課文中對各種美好的情感的贊揚和對丑惡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對美丑、善惡的分辨能力,形成愛美揚善、忌丑憎惡的比較穩定的、持久的態度體驗,即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閱讀教學在培育學生美好情感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得天獨厚的條件。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因此,感情內容是語言意義組成部分之一。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那些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所以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又是理解語言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在閱讀時,對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內容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能否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內容;二是能否對把握住的情感內容迅即做出自己的情感反應。這種“把握”與“反應”是閱讀能力的重要體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必須要讓學生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內容,同時對語言所表達的感情產生共鳴,感情的參與,將會使人們對語言的理解變得更加豐富和敏銳。總之,指導學生閱讀,不僅要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內容,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體會感情,如若拋開對語言的情感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就不可能對語言做出準確、完整的理解。
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十分重視語感的培養。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豐富的、敏銳的感受能力。語感是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是多種心理功能協同活動的結果。記憶、表象、想象、聯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語感的生成有著密切的關系。另外語感在聽、讀時會表現出理解的功能;在說、寫時會表現出遣詞造句的功能。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感能力,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就會從膚淺、狹窄、遲鈍、走向深刻、全面、靈敏和迅速。因此,無論是從語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還是從語感的功能上看,培養語感,對學生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形成,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閱讀教學和口語交際、習作的教學是書面語言、口頭語言的教學,同時又是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對書面語言、口頭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訓練,是一個密切相關的對立統一體。訓練的形式就是聽、說、讀、寫。四者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制約,相互滲透。閱讀教學離不開聽、說。比如,課堂上的復述、問答、討論等,既是理解書面語言的訓練,又是聽說訓練。這樣的聽說,既反映了學生的理解,又體現了學生對理解的表達。離開聽、說,閱讀教學則無法進行;閱讀教學,又為聽、說訓練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極好的機會。為學生的說提供了材料。讀得懂,則有利于說得明白,有利于聽得懂;說得明白,聽得懂,又會促進學生對課文語言的理解,理解與表達的訓練,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訓練,就是這樣自然地融合在閱讀教學之中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形象地體現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即是說,閱讀是吸收,是積累,是基礎;寫作是在閱讀的吸收與積累的基礎之上的表達。在閱讀訓練中,學生可以得到詞、句、段、篇的訓練,學會怎樣讀懂一篇文章。與此同時,逐步積累反映客觀事物的詞語,認識句子表達思想感情的種種方式,了解寫文章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選擇材料,怎樣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等,并從中學習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認識能力得到發展。從閱讀中學習寫作,是習作的一條重要的途徑。同樣,習作教學也會對閱讀教學起到促進作用。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觀察、去思索、去表達,其結果就會比在閱讀中得到的認識又提高一步,再去閱讀,他所關注的不僅是文章表達了什么,還要關注文章時怎樣表達的;了解這樣的內容為什么要用這樣的形式來體現,就會把理解文章內容和理解表現形式變為自覺的閱讀行為。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現象,所涉及的問題極為廣泛,對它的研究與認識永遠不會完結終止。舊的問題尚無定論,新的問題又接踵而來。否定之否定,反思與發現,回顧與展望,這些都是在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的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