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邦思
(貴州省鎮寧民族中學,貴州 安順 561200)
目前,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在教學中使用學歷案,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部分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雖然已經充分意識到學歷案教學的價值,但在實際運用中,卻對學歷案存在著認知誤區。由于教師對這一教學方法的內涵和外延缺乏深入、細致和全面的研究,對學歷案的構成、特點和類型也缺乏正確的認知,使得高中化學教學中學歷案的應用效果差強人意。
學歷案是學生學習經歷的方案,體現了他們的學習過程。一個科學的學歷案,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目前,盡管部分高中化學教師開始在教學中運用學歷案,但其學歷案往往較為簡單,有的還只是照搬其他科目或其他教師的學歷案,缺乏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反應,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對學生學習力提升極為有限。此外,有些高中化學教師在學歷案設計時,未從其構成要素如主題與課時、學習目標、評價任務、學習過程、檢測與作業、學后反思等環節出發,導致其科學性、系統性和效果性差強人意。有些學歷案設計,則忽視了與化學教學內容的貼合,導致其雖然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實踐熱情高漲,但不利于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
針對部分高中化學教師對學歷案認識不足的問題,可成立相應的化學教研小組,讓化學教師們通過集體討論、交流等方式,來交流自己的學歷案設計方案,并通過聽示范課、研究課等方式,讓他們去學習優秀化學教師的教學模式,了解自己的不足,從而取長補短,轉變他們的教學觀念,提高高中化學應用學歷案的質量。
學歷案包括的內容眾多,如主題與課時、學習目標、評價任務、學習過程、檢測與作業、學后反思的設計。在每個環節設計時,都要講求科學的方法。如對于主題設課時,則要從主旨、時間、依據和目標出發。如在依據方面,需要考慮的是目標的數量,一般以3-5條為宜;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設計一些答題紙來進行調查問卷,使知識點的設計符合學生學習化學的實踐流程;學后反思則指的是提供一個知識結構,該結構易于操作,學生可按照此結構來進行梳理,掌握梳理的方法,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本文以金屬的化學性質來講述教師設計學歷案的方式,希望能為一線化學教師提供嶄新的思路。
主題與課時:
人教版高中化學 1,金屬的化學性質。2 課時
這節課的課標要求為:了解金屬鈉的特性以及化學性質,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內,并讓學生結合實驗進行探索,來了解金屬元素的結構和通性;以化學實驗為載體,讓學生們通過自主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實驗操作,通過共同探討實驗方案、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來撰寫實驗報告,并能與組員積極進行交流。
學習目標:1.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與人協作的能力。2.通過實驗,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化學探究的方法,增強其表達和溝通能力。3.通過學習,讓學生們了解金屬的通性,鈉的特性和化學性質。4.通過學習,讓學生們了解金屬體的結構,對鈉和水的反應現象進行分析。
評價任務:1.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學習任1和2;2.小組分工合作實驗探究3和4;
資源與建議:1.本主題的學習,是初中學到化學知識的綜合,以實驗入手,探究金屬元素的結構和通性。2.本主題的重點是了解金屬的通性,鈉的特性和化學性質;難點是了解金屬體的結構,對鈉和水的反應現象進行分析。學習過程涉及對“實驗—觀察—思考—結論—應用”的科學探究方法的應用。3.本主題的學習可按以下流程進行:利用跟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事物圖片引入本課——進行微課學習(此時,利用微課來學習本節課中的難點,并指導學生填寫學案)——鈉的結構(學生了解結構和性質的關系,并掌握其方法)——鈉與氧氣的反應(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快速記憶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鈉與水的反應(通過實驗,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鈉的物理性質(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小結(對本節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在此環節,教師可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們在合作交流和探究中,來主動進行知識的構建,學習化學知識。在課后進行“檢測與作業”、“評價任務”等操作,幫助學生檢驗其是否掌握了相關的化學知識點。
總之,盡管目前高中化學教學中學歷案應用存在著種種不足,但只要化學教師苦練內功,在加強自身專業知識,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重視學歷案設計的科學性,必將推動其應用效率、效果和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