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貴州省鎮寧名族中學,貴州 安順 561200)
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推進,語文課程的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后語文閱讀教學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發展空間,語文閱讀教學改革也存在著一系列阻礙,這對于語文這個學科的長久發展來說,具有一定的負面效應,考慮到目前對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視,下面本文就基于核心素養的培養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進進行具體分析。
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現狀來看,高中語文教學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沒有建立系統性的教學計劃,整個課堂顯得隨意性較強,例如面對處于一年級和二年級的高中生,高中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重點在于文章閱讀能力的培養方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夠分析好諸如《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等一系列簡單的議論文,弄清楚文章結構;對于三年級的同學,高中語文教師往往會依照高考所劃分的考點進行章節性的復習,充分把握課本中所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以及高考所可能涉及到的考點,尤其是類似《離騷》、《詩經》等的重點考察對象,另外,對于處于三年級的高中生,高中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會通過不同議題的串聯來將高中三年的語文知識進行系統性總結,助力于學生在高三末期所要參加的高考這一全國性的考試。
通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的現狀,我們也可以發現高中語文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首先,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把握了課堂的主體地位,然而高中生理應成為語文課程課堂上的主體,教師在閱讀過程中忽略了高中生這一閱讀主體地位,例如,部分高中生無法充分參與到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中來,打瞌睡、做數學題等現象較為普遍,這表明部分高中生失去了對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也就大大降低;其次,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過分重視高考知識點的設計而忽略了語文知識技巧的培養,例如,在死板的與高考對接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高中生僅僅是依靠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語文,其整體語文素質就無法得到全方位提升,知識的積累并不代表高中生就在語文方面提高了核心素養,相反,過度重視語文應試知識的技巧,而忽略了其自身語文能力的培養就會導致高中生無法獲得全方位的發展。
要改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高中語文教師就應充分把握核心素養的內涵,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采用讀悟結合的方式,推動高中生語文閱讀能力進一步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解讀所要講解的文章內容,例如在講解《赤壁賦》一文時,教師就可以對文章的字詞句進行深入挖掘,其中蘇軾以江水、明月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認識,高中生就可以從中體會到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高中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可以進行感悟。讀悟結合的教學手段,也能夠幫助高中生直觀認識到語文的魅力,在感悟的過程中,高中生能夠發現文本所提供的閃光點,這樣在閱讀與感悟的基礎上,高中生就能對文章中的語文進行提煉,從而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水平;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活動過程中,應當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讓高中生從多個維度對文章內容進行思考,例如在閱讀《我有一個夢想》一文時,高中生就可以對文章的寫作背景、馬丁路德金自身的性格特點以及現實處境進行分析,將這些要素在與文章內容進行充分結合,高中生就能夠把握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應僅僅局限于高中課本所帶來的文章,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來改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就應對課堂上所開展的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從而豐富高中生的閱讀體驗,例如在閱讀《荷塘月色》一文時,高中生就可以結合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分析,其到清華大學任教不久,就寫了《我的江南》一詩,表達了思鄉之情,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基于文章所展示的內容進行拓展,將不同類文本進行比較,從而讓文化發生碰撞,幫助學生更好的傳承文化經典,理解文章內容分析不同的思想;語文這一門學科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多元性,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也應變得豐富多彩,必要的內容拓展也能夠幫助學生比較不同的文本,從而發現不同文章所具有的特色,例如在開展散文的閱讀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對寫景的方法、文章情感的表達進行比較,通過同類型的不同文章的比較,高中生就可以發現散文寫作所具有的相同點以及不同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差異,大量的比較分析能夠幫助高中生開拓閱讀視野。
從目前來看,普通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仍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陳舊的教學理念、呆板的教學方式制約了語文閱讀教學的進一步發展,高中語文教師應切實采取措施,改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基于核心素養,高中語文教師應當運用讀悟結合的手段,提升高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另外在閱讀過程中還應對閱讀文本進行拓展,從而豐富高中生的語文閱讀體驗,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