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文
(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第六小學,貴州 晴隆 561400)
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通過分句逐段的講解,學生緊跟教師思路理解文本內容,雖然可以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但是,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不到提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主動思考文本內容,體會語文閱讀的樂趣,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自我感悟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效果。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借助興趣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豐富學生情感和思維體驗,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中,學生缺乏語文閱讀興趣。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課堂引導活動,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提高語文閱讀效果和質量。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蜜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以謎語開展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黃衣姑娘建閨房,花叢中里它最忙。打一動物。”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蜜蜂,并且引導學生思考:你們知道蜜蜂的蜜放在什么地方嗎?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是怎樣找回自己的家的?通過這樣的課堂引導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閱讀。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了解文章的內容,講述一個關于蜜蜂的實驗活動,通過對整個實驗活動的描寫,探究蜜蜂是如何找回自己的家的。通過學生的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同時將生活體驗和閱讀實踐有效的結合,提高課堂閱讀學習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小學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和閱讀文章內容,結合文章細節開展閱讀分析。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通過學生的質疑、解疑和答疑,豐富學生閱讀內容的認知和體驗,豐富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入了解文本內容,結合文章中的細節內容,鼓勵學生開展質疑閱讀,深層次理解文本內容。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尊嚴》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活動,如“這些逃難的人,顯然很久沒有吃到這么好的食物了,.......狼吞虎咽的吃起來。”在第二段這些寫:“只有一個人例外,這是一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在學生閱讀到這里是時,學生會產生疑問,為什么已經很久沒吃東西,骨瘦如柴了,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去吃東西呢?通過這樣的疑問,引入之后年輕人要求勞動獲得食物的內容,之后講述年輕人通過捶背勞動獲得食物。在學生最后的閱讀中,教師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杰克遜大叔要留下這個年輕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質疑,引導學生習慣觀察和了解閱讀內容,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提高個性化閱讀效果。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對生活有著不同的體驗,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生活體驗,開展針對性的課堂閱讀活動。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針對一些比較陌生的閱讀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性,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活動,結合學生閱讀興趣豐富學生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在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閱讀內容,深入發掘和學生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內容,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深層次體會文章內容,理解文本內容和內涵。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老人與海鷗》的閱讀教學中,大多數的學生對海鷗并不是十分了解,很多學生不知道海鷗到底是一種什么類型的鳥,在閱讀中始終存在著疑問。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借助多媒體視頻向學生播放海鷗相關的圖片和視頻,通過視頻讓學生觀察到海鷗在空中翱翔和鳴叫,結合這樣的感官體驗,豐富學生審美體驗,開展課堂閱讀活動。通過這樣的課堂引導,讓學生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借助形象生動的感知和提議案,加深閱讀內容的認知和理解,促進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開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個性化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方向,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培養。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時代發展要求,以學生學習情況作為前提,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注重課堂引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質疑,豐富學生認知體驗,結合學生生活體驗,優化課堂閱讀活動,保證個性化閱讀教學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