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第一小學,江西 九江 332100)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秀的閱讀素材富含著優美的文字與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蘊含著積極向上的人生智慧與正確的價值觀念,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與課堂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結合,對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文學鑒賞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針對小學生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及其他學科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對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
語文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注重學生思維的開拓,閱讀是啟發學生思維與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將自主閱讀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就像為學生開啟了一扇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通過豐富多彩的書籍閱讀,學生可以了解語文課本以外的世界,在優秀的文學作品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在豐富而多元的閱讀體驗中開啟想象空間,提升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對世界的感知力,并以此為工具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及綜合素養的提升。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知識的積累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吸收才能達成,閱讀的過程是學生體會文學作品、理解文學作品并吸收和轉化文學作品的過程。閱讀書籍中所包含的文學內涵與價值對學生的知識積累具有積極的輔助作用,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學底蘊,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會不斷加強對文字、詞語、句子的理解與轉化能力,這些積累會展現在學生日常的理解、寫作、表達與溝通能力中,這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意義重大。
自主閱讀能力是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獨立進行閱讀的能力,學生需要對閱讀書籍中的內涵進行獨立的理解,并自主安排閱讀的計劃,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心理較為嚴重,很難養成自主的學習習慣,而自主閱讀能力的養成對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與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學生通過自主閱讀進行書籍的選擇、閱讀方式的選擇和閱讀計劃的制定,這大大鍛煉了學生自主安排學習規劃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自主閱讀活動的開展,離不開閱讀情境與氛圍的創設,要培養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首先要通過閱讀氛圍的打造增加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閱讀活動開展的形式,而非簡單的為學生選擇閱讀書籍,然后交給學生自行閱讀和理解,教師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結合多媒體手段將閱讀體驗不斷豐富,利用文字、聲音、動畫、圖片、視頻等形式的結合,將書籍中的內容進行身臨其境的展示,在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中帶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通過興趣形成習慣,最終促進閱讀活動在教學工作中的開展,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1]。
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應當以書籍的選擇為基礎,教師在幫助學生進行閱讀書籍的選擇時,應當依據學生的理解能力、知識結構、習慣性格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為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書籍,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應注意循序漸進,從易到難,一些內容較為晦澀難懂,或思想內涵較為深奧的書籍,學生的閱讀難度較大,如果一開始就安排學生閱讀,很可能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造成反面的影響,因而書籍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接受能力,循序漸進。
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是教師完全的放手讓學生獨立進行閱讀,而是在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書籍,同時在閱讀活動開展的前期、中期和閱讀結束后,都提供相應的引導與協助。在自主閱讀活動開始前,教師應幫助學生進行閱讀書籍的選擇,同時明確閱讀的主題和目標,也可以通過拋出問題或展開閱讀活動和競賽等方式來增強學生對閱讀活動的興趣,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情境閱讀、互動閱讀、多媒體閱讀等方法,輔助閱讀活動的開展;對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不能理解的部分,及時提供幫助,引導學生將書籍中優美的語句、段落、閱讀的感受、產生的共鳴與聯想進行記錄,通過這樣的形式提升閱讀質量;閱讀結束后,及時開展總結分享活動,鼓勵學生將閱讀中的收獲和體會進行分享,對閱讀中所收獲的內容進行展示,以此來加強閱讀效果,促成結果的轉化。
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閱讀中的興趣與積極性,同時增強閱讀的互動性,教師可以定期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進度設計閱讀活動主題,舉辦自主閱讀的相關活動,如閱讀周、主題閱讀活動、圖書角活動、情境舞臺劇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閱讀的實踐性與趣味性,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
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生文化知識的積累,思維能力與想象力的開拓及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通過閱讀氛圍與情境的打造、閱讀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為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