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久勤
(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河口鎮第四中心小學,江西 上饒 334500)
所謂的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就是讓信息技術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成為學生的認知工具,使得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最大限度的達到預期學習效果。信息技術的出現,不僅對各個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于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帶來了一些轉機。隨著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不斷地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水平不斷地提高。
教師作為傳播知識的載體,對自身的綜合素養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很多教師從事教育這一行業多年,他們依然習慣沿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因此,一部分教師不太愿意嘗試利用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改進。所以,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提高自己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硬件”。
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授課時,可能只會利用PPT這一種方式進行授課,沒有利用這一技術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內容上和形式上的豐富。單一的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是有一定的反面作用的,小學生可能會因此感到數學課堂的乏味,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多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為小學數學課堂多增添一些趣味性[1]。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直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一直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但實際上,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教師很少甚至沒有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師生間的互動太少,這極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信息技術這一新事物的利用可以使小學生產生更過的新鮮感,小學生處于好奇心重的階段,新鮮事物的出現會讓他們更愿意去接受知識、吸收知識,讓他們有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信息技術是一種十分便捷的科學技術,網絡上存在著海量的知識點,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節省備課的時間,能輕松地篩選出有用的信息,為課堂教學做出充分的準備。總的來說,信息技術既有利于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減輕了教師備課的時間[2]。
小學生在初學數學知識時,書面化的知識對于學生而言有些難以理解。所以教師需要借助信息技術,多感官的向學生們展示知識點。生活離不開數學,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數學存在于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教師要利用這一點從生活化的角度入手,帶領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3]。
例如,在學習基本圖形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問:大家在生活中見過的物品的形狀是什么樣的?并鼓勵大家進行發言。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通過圖片的方式向學生們展示,用卡片的圖形向他們介紹長方形;用禮盒蓋子的圖片向學生們介紹正方形等。讓他們初步的對基本圖形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幾何畫板是教育部基礎教育向全國中小學教師推薦的教學輔助軟件。教師利用這一教具可以直接在多媒體上向學生們進行直觀的演示,學生通過觀看就能清晰地了解圖形的構造。實際的操作比學生通過教師口頭講解更能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例如,在學習圖形拼組時,教師可以用幾何畫板將需進行組合的圖形畫出來,在進行拼組時,直接進行移動,這一操作可以彌補沒有現成圖形模型的缺口。且操作方便,能直接地向學生們展示圖形拼組的多種可能性。
學生每天除了在學校的學習時間,大多數時間是在家度過的,這時教師是很難與學生有直接的聯系。學生有疑難問題也很難第一時間向教師進行請教。問題越積越多,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生之間進行聯系。學生有問題可以直接向教師請教,教師也能及時取得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進步[4]。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布置一些家庭作業,讓家長帶領學生去往超市了解物品價格。教師通過信息技術與家長取得聯系,告知家長一些作業的注意事項,讓家長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教師通過家長的反饋也能在第二天對學生感到疑惑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形成家長與教師之間良好的互動。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越來越注重數學課堂的多樣化。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要積極地根據自身的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使得自己更好地適應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在教學時要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數學離不開生活,從生活中入手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向學生們進行直觀的展示;與家長通過信息技術進行直接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對第二天的教學計劃做出相應的改變。希望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落實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真正地為小學數學教學作出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