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6)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特別是在教育問題如此嚴峻的今天,整個建構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因為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模式不同于原有的模式,它要摒棄應試教育的種種教學方法,通過教育教學改革,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調整教育結構,優化學生高中化學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與此同時,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建構的過程中,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研究成本很高;而且我國這種依賴傳統教育的教學模式短期內很難改變。想要真正做好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化學不僅與經濟發展、社會文明關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和信息科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化學在促進人類文明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核心素養下的化學課堂并不僅僅只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理論知識的傳授其更注重對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培養。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認識化學價值理念,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形成化學學科思維。它指導教師從高層次、高視野、高境界的角度展開教學,指導學生從高視野、高境界自我發展,以便適應社會發展潮流。總的來說,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了學生化學學科素養、化學信息素養、化學能力、語言素養以及正確的情感和價值觀。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包含學科觀念、學科思維、科學探究實踐和學科價值的追求等方面,每個方面都關乎著教育改革的根本。近年來,對我國核心素養的建構視角的分析思考逐漸成為熱門研究話題,主要原因就是教育問題變得異常嚴峻,部分學生核心素養缺失的狀況嚴重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學校只顧上課,全部是理論課,實驗課程變成了“空談”,教學過程只重成績不重核心素養的構建,相關部門對學校違反素質教育規定的行為很少予以處罰,聽之任之,導致學校繼續實施應試教育這一模板,在制度上做不到堅決落實,這種種情況都是我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通過種種政策以及手段,努力實現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對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調整教育結構,優化學生高中化學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有重要意義。
1.化學基本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化學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并能對化學現象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合理的解釋,掌握化學基本規律,形成化學科學的基本觀念。
2.化學思想精神。化學中具有諸多思想,比如說守恒思想、控制變量思想、對立統一思想、綠色化學思想等,這些思想是前人在認識了解研究化學現象所總結的科學方法的思想意識,是對化學本質價值的基本認識。學習化學科目并不意味著我們將來要從事化學相關行業,要認識到學習化學是要掌握化學精神,這是培養核心素養的基本點。所謂的化學精神是對化學現象、化學規律、化學原理等方面的解釋,簡單來講就是一種對化學嚴謹、求實、探索、創新等工作風尚。
在化學課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化學知識,學會使用化學工具書,查閱文獻解決相關化學問題。從這幾年的化學試題來分析,考察學生的化學信息素養的化學學習能力的試題比重逐年增加,試題常常會在現有化學知識進行拓展,引出一個新的化學概念,學生依據這些信息解決相關問題并總結歸納規律。學生在描述實驗現象和總結實驗規律的時候,要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學生應用已有的化學信息解決新的化學問題,發散思維,培養創新精神,與此同時學生要學會甄別有害信息。
化學能力包括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等。在動手能力方面,教師要盡可能增加實驗機會,改善學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能力的現狀。實驗過程中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過程,鍛煉其創新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方面,現今社會需要具有人際交往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師要認識到人際交往能力也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合作交流的過程,合作學習在教學中有效展開能夠培養學生集體意識,有利于學生在未來社會更好的生存。在自主學習方面,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化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進行化學思維的鍛煉。
化學思維能力包括思維邏輯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學生根據化學原理和相關事實,推理化學本質,并猜想化學規律,對化學實驗現象進行深度概括,有條不紊的表達出自己思維活動過程,展現對化學知識的認知和掌握。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有敏銳的洞察力、判斷力,能夠認識事情的兩面性,站在不同角度對現行進行解讀。創新思維能力是化學思維能力的核心,是人們根據化學實驗現象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并通過創造想象,合理的推理獲得具有科學系合理性的結論和觀點。
總之,在教學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充分認識到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重要性,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才能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獲取化學學科知識、形成化學學科觀念、體驗化學實驗探究的過程、運用化學特征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認同和踐行化學學習價值追求。為學生終身學習,適應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國家培養出有創造性的全面發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