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敏
(江西省贛州上猶縣城區(qū)幼兒園,江西 贛州 341200)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紅色文化對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影響極大。紅色文化是在“五四運動”以后正式形成的,并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得到進一步成熟和發(fā)展。而說到紅色文化,人們首先就會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流血犧牲,熱血的英雄事跡,想到的都是壯烈宏偉的畫面,而事實上紅色文化也確實是以革命為主題的,而“紅色”則與革命相呼應。在宏觀意義上,紅色文化也在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逐步得到充實和發(fā)展,并且紅色文化的某些內容是體現(xiàn)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而從微觀意義上來說,紅色文化主要形成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也就形成了那段革命時期的特定文化類型,這種文化意義也是通過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群眾的艱苦革命而積淀整合形成的,它具備革命時代的特殊價值。
將紅色文化滲透在幼兒教學中,主要是為了使幼兒了解歷史,并從中學到特定的文化精神,因此,幼兒教師依據(jù)幼兒年齡及學習接受能力,進行紅色文化內容的滲透教學,將紅色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使幼兒充實自己的道德理念。例如,在7月1日建黨紀念日這天,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觀看建黨方面的視頻,并組織學生為黨的生日準備獻黨禮物,比如手工制作一面黨旗,為黨朗誦一首詩歌等,通過這些活動都可以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紅色文化的歷史魅力,促使幼兒更加清晰直觀的感受到紅色文化的意義。
在幼兒園的教室中創(chuàng)設紅色文化環(huán)境,例如將革命中的英雄肖像及事跡展示出來懸掛在教室中,并在教學中對他們的革命事跡進行講述,幼兒邊聽教師的講述邊看著英雄的肖像,并通過二者的結合將更加直觀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內容,也會通過了解紅色文化而潛移默化的將這些文化人物的道德品質應用在實踐生活中,進行紅色文化的傳承。
紅色文化在現(xiàn)在的實踐生活中也普遍存在。教師要結合自身的區(qū)域特點,進行紅色文化的滲透。例如,在幼兒園所處區(qū)域進行紅色文化場所的搜集,比如文化館、英雄故居、革命遺跡紀念館遺跡烈士陵園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紅色資源,組織幼兒去瞻仰參觀,另外在通過社區(qū)資源去邀請老紅軍為學生親身講述戰(zhàn)爭中的故事,通過老紅軍深情講述革命事跡,能使幼兒更深刻的體會到革命時期的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經(jīng)過革命和革命人民的歷史積淀,承載了優(yōu)秀的民族品質以及革命精神,在幼兒教學中,教師通過將紅色文化中的革命奮斗精神及道德品質滲透在教學內容中,進而促進幼兒的愛國精神、家鄉(xiāng)情懷以及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例如可以在幼兒園開展革命時期的情景劇,以紅軍長征為主題,將幼兒裝扮成小小紅軍,然后將過沼澤、爬雪山、吃草根的情節(jié)進行演繹,使幼兒在一次次的排練中逐漸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并形成自己堅強的吃苦耐勞的革命精神。另外將幼兒帶入當?shù)丶t色資源的環(huán)境中,親身體會紅色文化的魅力,推動幼兒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
在進行紅色文化滲透教學中,會利用到實踐生活中的紅色資源。例如,在社區(qū)資源中組織社區(qū)老紅軍進行革命文化的傳播,并對革命遺跡文化館進行參觀等活動,對幼兒進行紅色精神的滲透。而家長通過學習紅色文化內容中的革命英雄事跡,例如英雄黃繼光、董存瑞等,對幼兒進行紅色事跡的講述,完成代代傳承的儀式感,促使幼兒深刻認識到紅色文化所呈現(xiàn)出來的革命精神。通過社區(qū)、家長和教師的三方結合教育,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熱愛祖國和艱苦奮斗的道德品質素養(yǎng)。
紅色文化中蘊含著當代社會人們需要學習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在幼兒教育中,品質教育是教學中要著重進行的德育教育。因此,將紅色文化滲透進幼兒教育之中,教師通過符合幼兒現(xiàn)階段的方法進行品質教育,使幼兒深入了解紅色文化和紅色理念,在革命精神和愛國精神中深切感受到心靈上的洗禮,使幼兒形成正確的道德品質素養(yǎng)。同時通過紅色文化促使幼兒形成堅強勇敢、吃苦耐勞和樂于奉獻的良好品質,并且紅色文化也將深入到幼兒內心,紅色精神也能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