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媛璠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人工智能是一門綜合性很高學科,它集合了哲學、數學、經濟學、生理學、計算機工程學、神經科學、語言學等科目。對于人工智能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大約三千年前,在《列子·湯問》中的提到:“巧夫!領其顱,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王以為實人也。”這是在我國古代首次出現關于智能機器的描述。15世紀,達·芬奇的手稿中也出現了類似仿人形機器的設計;17世紀,世界上首次出現了機械式的計算機;20世紀,以艾倫·麥席森·圖靈所設計的“炸彈”機器為標志,人工智能由此誕生。時至今日,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的普遍應用,人工智能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并且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的新一輪焦點,并且人工智能技術將會成為引領未來的一項戰略性的技術。
人工智能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已經是很廣泛了,在政治領域如若可以合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將會很好的幫助解決一些問題。
在政治領域,人工智能借助云計算,將一些選民或社團組織的訴求,轉化為數據化的形式。不僅如此,它還可以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工具充分了解公民的訴求,作出遠比政府官員更優的決策。另外,通過人工智能的語言識別技術,可以從大量的電子郵件、信件等文本化的信息中找出最核心的訴求信息和公民最強烈的訴求愿望,以及在短時間內閱讀、分析和回復信件。
在信息時代,公民可以隨時隨地利用互聯網第一時間了解國家新頒布政策以及涉及民生的資訊,并且在互聯網上暢所欲言的討論和發表自己的見解與看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到公民的瀏覽信息和停留時間,了解哪些資訊是公民最關心的,了解到公民對于新政策的看法,并且在短時間統計出公民表達的核心要義。
人工智能技術的產生、進步與共享,促使全球的人類可以無國界、無等級、無階級的進行文化交融,促進全球范圍內平等的實現,并且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在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規范與改善,使得各個國家之間可以實現公平正義,為全球范圍內構建命運共同體提供助力。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普及、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隨之而來會產生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萬網是與社會倫理結合,這實際上是陷入了科學技術與人文主義兩種文化之間交融產生的一種不確定性的恐懼。
任何一項技術應用到社會中前提條件是要保證安全,任何一項新技術最大危險是掌握它的人對它的掌握失去控制,造成大量數據的被非法使用,相信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于政府而言,其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人工智能的產生的本質實際上是為了讓人們從一些苦累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人們的生活過的可以更好。但現如今由于人工智能越來越高科技,各行各業面臨著低技術含量的體力勞動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風險,這對他們而言無不是一種打擊。據麥肯錫2017年人工智能報告顯示,至2030年全球將會有7500萬至3.75億人面臨著失業和在轉業的風險,其中我們中國將會有1200萬至1.02億人受到人工智能發展的影響面臨著失業再就業的風險。可見人們的擔憂并不是空穴來風,政府部門需要提前做好政策預備,來保證社會的穩定。
當前人工智能時代已經來臨,對于人工智能的相關政策的談論和探索也在慢慢的踏上正軌,社會各界也在對其相關法律法規呼聲越來越強烈,主要是認為人工智能領域需要新的法律規范,并且希望可以制定有針對性的法律,比如在人工智能知識產權方面、在數據保護與隱私方面、在國際標準化建設方面以及其他人工智能涉及到的方面應該制定既合理又能夠國際通用的的法律規范,來對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產業進行有效的規范。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人類解放勞動力上確實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客觀上來講,人工智能應用其強大的數據處理系統,可以代替人類做很多事情,確實也比人類所能做到的效率更高,并且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升級,人工智能的這種優勢將會不斷顯現。雖然上文提到的問題,對當前政治層面來說確實是一種威脅,人類確實會面臨著數據隱私被盜用、失業、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的挑戰。但是上文所提到的這些風險的產生,并不完全是由于人工智能這一技術本身所產生的問題,而是應用這一技術的人該去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當然這樣講也并不是說,所有的問題全是由我們人類自身所造成的,而是想說明,新的一項技術的出現與發展以及其所帶來的問題,都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正如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講到:“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興起肯定將改變世界,但并不代表只有一種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