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強
(寧夏公路管理局固原分局,寧夏 固原 756000)
土地資源的利用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但整體的土地資源利用方式仍非常的粗獷,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浪費。所以為了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我國近十幾年來不斷發布相關法律法規,加速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程度,提高整體利用水平。高速公路作為占用土地面積較大的基礎交通設施,公路用地效率問題已經成為了近年來建設用地的主要問題。本文從經濟角度出發,針對高速公路的用地效率問題進行優化,為部分地區的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提供相應的參考。
所謂高速公路用地的界定,一般參照公路用地標準,根據時機地區的不同管理需求進行執行。某省地處我國西北,其高速公路建設的起步較晚,不過近年來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截至2018年12月,某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經從2013年的1344公里增長到了1677公里。但是某省因為氣候地形的緣故,其人均耕地較為緊張,近年來因為高速公路用地建設已經是人均耕地面積進一步縮小。
根據2013年至2018年的《某省統計年鑒》中關于某省生產總值和對某省高速公路規模測算結果現實,近五年來某省的高速公路用地與某省的生產總值呈正相關,即伴隨某省高速公路用地增加,某省GDP總量也在不斷增加,并且根據相關計算,謀生的高速公路用地投入對當地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30.72%,并且仍保持著上升趨勢。
此外,某省對高速公路用地的投入也對某省的產業結構產生了影響,根據2013年至2018年的《某省統計年鑒》和上文的相應計算,筆者發現隨著某省高速公路用地規模的擴大,某省農業在原本省內經濟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趨勢,而工業和服務業則呈上升趨勢,說明高速公路用地的擴展有助于某省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某省對于高速公路用地的加大投入直接對當地社會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首先高速公路建設為當地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也對當地的產業結構進行了調整,使當地農業人口向工業和服務業的就業方向進行專業;其次是推動了當地的城市化進程,高速公路用地的發展加快了某省內部城市和周邊地區的交流,也加快了某省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最后是對當地農業和農民的影響,一方面高速公路用地的加大投入對當地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使得農民出現相應的經濟損失和生產資料損失,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用地的加大投入也加速了當地農業的轉型。
基于上述分析調查,筆者認為要提高于某省的高速公路用地效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是把握好高速公路用地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某省高速公路用地對社會經濟發展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因此在進行高速公路用地規劃或做出經濟發展決策時,應該將高速公路用地與社會經濟發展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地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僅要促進交通運輸的發展,還要促進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是加強高速公路用地規劃管理,我國面臨著土地資源緊缺,特別是耕地資源稀缺,人地矛盾尖銳的嚴峻形勢,因此高速公路用地規劃應該堅決堅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基本國策,以保護耕地、節約用地為基本原則,在分析區域土地利用土地的基礎上,結合某省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控制高速公路網總長度,合理優化高速公路用地布局和結構。
第三是優化項目決策。在高速公路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時,應在深入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注重高速公路路線走向的選擇,既要從整體的技術經濟角度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又要從占用土地的多少、類型、方式等方面考慮,不僅要控制高速公路線路的里程,而且要減少其對耕地、農用地的占用,以達到項目的經濟合理性,同時又滿足公路功能要求與減少占用土地的目的。要對每個高速公路建設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優化項目方案,以節約土地占用,提高高速公路用地的社會經濟影響。
總而言之,針對高速公路用地的管理和優化是一項科學嚴謹的工作,相關政府和機構應該建立一套科學完備的綜合評價體系,對高速公路用地的建設進行綜合考慮。從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高速公路的建設為某省帶來了一系列積極正面的反饋,但同樣也存在對環境的侵害和對當地農業破壞。所以相關研究人員應該搞好高速公路用地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將高速公路建設細分為不同階段,并且根據相應階段針對性的提出優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