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1 張壽良2
(天津松下電子部品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天津達祥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工業工程盡管涉及管理,但是其本質上是一工程學科。只不過,它不同于機械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工程等面向具體的工程領域或行業,工業工程是一門通用的工程學科
生產是人類創造財富的基本活動。生產可分為農業生產、工業生產、服務生產。工業工程最早起源于工業生產。上世紀初,工業生產很少有組織地進行,缺少科學性與系統性的組織與管理,主要憑經驗辦事。管理人員對于工人只是口頭指導,工人受到的訓練很差。因此,生產效率低,浪費大。以泰勒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為改變這種狀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開創了科學管理。發現工廠里面有一個堆料場,大概有幾英里寬,半英里長,每天有400-600個員工在里面用鐵鍬裝卸物料。比如鏟鐵礦石密度大,一鍬鐵可能很重,而一鍬焦碳密度小,一鐵鍬可能很輕。顯然,每天鏟運量與每鍬的鏟運量和單位時間內揮鍬的次數有關,而每鍬鏟運量會影響單位時間內揮鍬的次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找來兩個一般體質的工人做實驗。發明了一個辦法,鏟輕料的用大鐵鍬,鏟重料的用小鐵鍬,保證每鍬都在21.5磅上下,這樣的話,每天搬運的物料量會最大。他采用科學方法對工人進行訓練,結果使搬運量工效提高3-4倍,大大減少了所需的搬運工人數,從原來的400-600人減少到140人左右,使搬運費由每噸7-8美分降低至3-4美分。他是第一個對作業進行研究的人,他發明的辦法是怎樣能改進作業的效率,他的方法在今天我們常稱之為效率工程。具體通過采用標準化作業規范,就是研究每一任務單元,消除其錯誤、緩慢以及無用的動作;并且科學地指定勞動定額,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現有生產工種多, 既有車、鉗、銑等普通加工工種, 還有油漆、印字、電焊、電裝、電鍍等特種工藝加工工種。對于普通的機加工種, 在生產任務忙時, 可以采取如車間之間互相調劑、外協加工等形式來均衡生產任務,提高效率。但對于大多數特種工藝, 不易甚至無法外協, 同時其生產能力受設備、場地、合格操作人員數量等條件的限制, 因而在生產任務忙時,其效率高低直接影響生產任務的完成情況。
過去的生產模式一直以與所里簽定合同再根據研究室提供的零件數量進行生產, 純屬被動生產, 影響生產效率和生產周期。實際上我廠生產的各種類型產品都有許多相同或相似的零件, 把它們集中在一起進行生產,增加生產數量, 減少生產批次, 可以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如采取預投的方法, 對使用較多的所標準件、通用件如機柜大門的鉸鏈、側門的鎖栓、波導的法蘭盤等進行小批量生產, 對于估計生產批次多的產品的通用件,如減震器底板、鉚裝螺母等,每次生產時也應以供幾批使用的數量投產。根據估算, 以上零件生產數量每增加3 倍, 生產效率可以提高1 倍以上。同時, 預投還可以平衡生產任務, 減少生產周期。
產品品種多, 零件數量大, 大量制造專用工裝代價大、周期長。可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簡易的二類工裝, 其優點是制造成本低, 并能提高某些工序對某類零件的加工效率。
設備以普通通用設備為主, 自動化水平差, 這主要是由我廠的實際生產情況所決定的, 但這也使生產效率難以提高。受到資金、操作人員等條件限制, 不可能大規模引進新設備,只能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 針對生產中的薄弱環節, 分析情況, 有重點地加以引進。我廠面板類、箱體類零件較多, 銑加工工作量特別大, 因而數控銑床的引進是最為迫切的任務。我廠引進數控銑床后, 在加工常遇到的帶有方形密封槽的面板、箱蓋、法蘭等零件時, 過去普通銑床加工時需多次找正,裝夾和接刀才能完成, 數控銑床只需一次就可完成, 效率提高數倍之多。又如現在生產中遇到的不銹鋼等特種材料的零件的焊接數量比以前大為增加, 有針對性地購進大功率氬弧氣體保護焊機后, 特種材料的焊接效率比過去提高數倍。
生產的定型產品通常是根據定貨情況多次投產的, 多的一個產品可以投產十幾個批次, 少的也有五六個批次。如何才能使下一次比上一次生產效率提高, 就要發揮信息反饋的作用, 不能在加工中遇到問題時, 僅將之處理完了就算了, 還要及時加以記錄并向有關部門反饋,避免下次生產中再出現相同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整個產品的零件生產、裝配過程結束后, 有關人員要對之加以總結, 找出圖紙設計中加工工藝和生產工藝上的不足, 向設計部門和工藝部門反饋, 以便下次投產時改進, 以提高生產效率。經信息反饋, 設計者統一了公差標準,加工方法也得到統一, 生產效率大為提高。
在這里, 我提出如下建議:1.注意生產現場便利和作業條件的改善。注意調整車間內部的布置, 考慮工作地點是否便利, 節省花費在尋找工具及整理各種輔助設備或工具上的時間。對于油漆, 電裝等特殊工種,更重要的是要控制它們的生產環境, 如提高清潔度等。2.既要注意采購新出現的機床、工具、刀具等硬件的推廣應用, 更要探索、研究新工藝, 注重新工藝方法在生產過程中的推廣應用, 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3.工業工程更加有效的應用必然要采用計算機局域網、專用軟件對每個生產點都進行有效控制, 這樣才能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
結束語:實踐證明, 分析解決效率成本問題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使企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發揚永無止境的改善作業、改善管理的精神,必將會使企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