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璐玲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上海 200438)
電視購物是一種媒體與商品相結合的購物模式,購物專家通過媒體向消費者展示介紹商品,消費者通過電話或者互聯網等方式來購買。在我國當前的情況下,電商平臺購物直播與電視購物直播模式較為類似,但因為消費者在直播過程中與網絡主播可以無障礙溝通,所以其交流性和社群性較強,新晉成為消費者非常喜愛的購物模式,且業績驚人。
電視購物在國內的發展歷程是比較坎坷的。在剛進入國內之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了頂峰的狀態,其中幾個電視直銷公司在國內的電視直銷收入一度達到很高的地步。但由于電視直銷的誠信度問題,很快業績又迅速跌入谷底,之后電視直銷慢慢淡出。從2003年開始,新一輪的電視購物開始發展,其借鑒歐美、日韓等國的經營模式,以廣電系統為主導,作為自己的銷售平臺,在經過短暫的成長期之后,逐漸走上了零售的行業,且誠信度度較高,業績也較為穩定,成為中國主流的電視購物模式。
2017年全國獲得電視購物經營許可的34家企業實現銷售額363億元,同比小幅下降1%,降幅比上年收窄7個百分點,市場規模趨于穩定。截至2017 底,我國電視購物會員人數突破8200 萬人,同比增幅超過9.3%,占全國總人口的5.9%,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在媒體深度整合發展趨勢下,互聯網電視渠道連續兩年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銷售總額同比增長37%。與此同時,國內電視購物企業積極開展跨境商品銷售業務,跨境商品銷售總額比上年上升117.5%。
近年來,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興起,電商快速崛起的沖擊下,電視購物銷售額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電視購物業也開始尋求轉型升級,積極進行商品供給結構的調整,品質化、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更加明顯。
以“媒體零售、電視百貨”為基本形態是電視購物頻道的基本模式,其最大優點就在于電電視臺全程主導節目制作,承擔責任產品渠道和品質的主要責任,消費者的認可與信任度相對較高,且覆蓋時間長、甚至有些是多頻道同時覆蓋,收視人群的數量較為可觀。其缺點是時間和產品較為固定,互動性也幾乎為零。從2014年起,三網融合更加深度,顧客和人群的收視習慣偏向時間段和觀看率更為隨性的網絡直播,不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選擇心儀的產品或主播,還可以在直播過程中有更強的互動性和社交性,這種更為靈活的購買方式成為了新一代人群的更愛選擇的模式。
1.購物專家與網絡主播的形態變化
購物專家是指電視購物直播中作為主導的主持人,他們的語態與一般電視購物主持人幾乎無差,但是其對于商品的理解、邏輯以及對消費者心理學的把握要求更加高,給人的感覺比較傳統,而且年紀越大,顧客對其的信任度也越高。難得出現一些比較夸張的銷售模式,也因為平臺限制和或因喪失信任感無法深入。
網絡主播相對就比較百花齊放,個性較強。因為網絡渠道相對監管較弱,門檻較低,從業者大多以年輕人為主。其中夸張的個性化人群尤其受到各種獵奇年輕人的關注,他們中特別有才華的會擁有很多粉絲,這些粉絲只信任主播,而會忽略產品質量,這與關注電視購物的人群非常不同。
2.購物直播中與消費者的互動性變化
傳統電視購物中幾乎沒有直接與消費者的互動,基本都是顧客拿到產品后才能得到反饋,互動延遲較明顯。而網絡主播與顧客的互動是實時的,可以即問即答,互動性極強,甚至還形成了社群化,粉絲直接可以在主播的直播間互動,如同好友一般,這對現在年輕的消費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電視購物直播中一般只針對于當地收視人群,大多以大套組+贈品的形式出現,價格基本在200以上,基本一場節目40-60分鐘只銷售單個產品。雖然依托其平臺公信力,品質相對比較高,但大套組對于很多只想買單件的顧客來說無疑是設置了一道門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購買人群,影響轉換率。
網絡直播沒有地域差異,只要能看網絡直播的顧客都是其目標人群。一場直播4-6 小時以上要銷售將近100個產品,加上平臺成本比較低,單價基本在50 以下(除了一些高端商品的品類價格會較高),轉換率較高。但是由于網絡主播人數眾多,熱銷產品雷同性高,導致其競爭非常激烈。
結束語:通過電視購物和網絡直播購物的特點進行區別和對比,我們發現,電視購物區的品質和平臺依舊是其優勢,但是顧客渠道的分流和收視率降低是致命傷。網絡直播雖然現在非常火爆,但主播需要長時間甚至是熬夜直播,產品質量不受自己控制導致信任度降低,加上粉絲流動性高等等原因,都是網絡主播面臨的問題。所以從兩者優缺點中找出融合統一的模式,在未來需要更多的實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