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凱 王默然
(吉林省騰翼安全環境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吉林 松原 138000)
在現實生活中,部分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的主體責任意識比較淡薄,企業是生產的主體,所以任何的生產活動以及生產活動中出現的任何狀況的第一責任人都應該是企業。但是在現實中,部分企業只是一味地去追求經濟利益,一旦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就會盡可能的去逃避責任,避開審查,在平時的安全生產監管中也存在意識觀念淡薄的情況,且企業對于安全生產的投入力度嚴重不足,對于一些容易出現安全事故的隱患之處不能夠及時排查,總的來說,部分企業在安全生產監管方面主體責任的觀念意識十分淡薄。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先后頒布多項政策和條例,試圖促進高危企業安全生產,但由于部分監管機構執行不力,高危企業安全生產情況依然較為嚴峻。這突出表現在部分安全監管部門的責任意識不強,對于一些存在安全隱患的高危企業不能夠及時地進行督促管理,甚至在一些地方性的安全生產監管部門中存在推卸責任的情況,對于現實中的一些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能夠將自己應盡的責任落實到位,工作中存在效率低下、工作態度渙散的狀況,這樣一來,也給高危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多不利之處。
監管部門在進行安全執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一些地方的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并沒有將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落實到實際管理中,高危企業沒有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導致很多不符合生產條件的生產企業進入市場中,這些企業將經濟效益作為企業管理的重點,并沒有重視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管理工作多流于表面,再加上沒有制定出規范的監管、獎懲機制,無法有效地減少安全生產事故。
高危企業應將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作為企業管理工作中的重點環節,并提升安全監督管理意識,促進高危企業順利進行生產工作,并利用此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實際的生產活動中,高危企業應真正認清安全生產的本質,并將其放在首位,確保各項生產活動都在安全監管的范圍內,只有這樣才能為高危企業創造更多的利益。同時,高危企業應在內部構建一套科學嚴謹的安全監管體系,從而確保每一個生產環節的安全。
高危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都應在安全監管的范圍內進行,企業管理人員應根據自身生產的特點與實際情況制定出易于實施的內部安全生產管理規范,并將其落實到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安全生產管理規范在實施之初就應規范其執行的力度并確保其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同時還應建立起規范的內部獎懲制度,規范員工的行為,將安全生產管理理念落實到生產中。
高危企業在進行執法過程中,監管人員的專業度、工作態度是安全管理的重點,因此,高危企業在進行安全監管時應根據企業的需要引入安全監管人才,并根據企業需求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政府部門還應給予適當的財政支持,幫助企業引入人才、培養人才,使其可以適應本企業的安全監管工作。同時,通過思想教育培訓樹立起正確的工作理念,深刻認識到安全監管工作在企業生產中的重要性,有效避免安全監管中所產生的問題,強化安全監管執法力度。
高危企業在進行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到大量的設備,做好設備維護管理工作也可以確保企業的生產安全。如果設備沒有進行及時維護可能導致其出現故障,給企業的生產與發展留下隱患。因此,企業應對設備進行定期維護與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此外,高危企業還應制訂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一套規范的、實用的應急預案可以幫助企業有效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損失,但是,現在很多企業雖然已經制訂出應急預案,但完善性相對較差,具體實施時責任人未落實明確,導致事故發生后不能有效的執行應急救援工作。高危企業應明確應急救援組織、人員及其各自應急職責,在發生安全事故后,應在第一時間利用事故應急預案降低損失,并確保生產人員的安全。
安全監管水平直接決定了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因此,企業應重點關注安全監管工作,并將其作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點。同時,企業在進行安全監管工作時應認真、細致,不得只做表面工作;監管人員應深入生產一線,細化每一個生產環節的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監管的水平。
高危企業在進行安全監管工作時,首先應明確監管目標,既要做到全面監管還要做到重點監管。有目的性的安全監管可以準確消除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為安全監管工作提出更有建設性的意見。在進行實際工作時,監管人員應明確責任與監管范圍,通過查詢以往的安全監管記錄,明確監管的重點。同時,在分配監管人員時,同一組監管人員不得負責不同方面的管理任務,做到專項管理、分工明確。此外,還應做好安全管理計劃并合理安排安全檢查的時間,確定管理方法,提升工作管理效率。
一直以來,安全生產管理都是我國政府關注的重點,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不僅可以促進企業發展還可以加快經濟建設。雖然我國政府在進行高危企業安全管理時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并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是高危企業無法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做好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基于此,高危企業應將安全生產牢記在心,在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將安全作為根本,強化政府監管工作,實行追責制度,保證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實現安全生產的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