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河北商貿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00)
1.人口學資料:孫某,男,漢族,18歲,身高1.74米,酒店服務專業中專三年級學生。
2.個人成長史:該生活潑好動,性格偏激、獨生子,沉迷網絡游戲。平時愛說愛鬧,一旦沉浸網游,就像變個人。最近因為網游組隊,與同學鬧矛盾,想放棄學業。
3.精神狀態:思維正常,自控力下降,情緒不穩,偏激好動。
4.身體狀態:活潑好動,情緒不穩定。
5.社會功能:玩起游戲來,對外界不管不顧,最近因游戲組隊導致同學關系緊張,想放棄學業。
主訴:孫某因為網絡游戲組隊問題與同學發生矛盾,情緒不穩,想放棄學業。
個人陳訴: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他們玩得太差了,簡直氣死人了。我覺得在網絡游戲里,我才找到真正的自己,學習可沒有游戲有意思,我不想上了。
父母述訴:孩子一天到晚都在玩游戲,我們說什么也不聽。不打游戲的時候,挺愛說笑,一打游戲,就變了一個人。我們很無助。這兩天他鬧著不去上學,我們趕緊找老師尋求幫助。
同學述訴:他的腦子很靈活,玩游戲很厲害,我們都愿意跟他組隊,讓他帶。可是,他老埋怨我們打得不好,脾氣暴躁。
根據對資料的收集,該生智力水平正常,反應靈敏,情緒不穩定。整體心理健康狀態較差。問題主要表現為沉迷網絡游戲,對隊友的表現不滿意,情緒激動,想放棄學業。
個性心理類的網絡依賴和家校共育問題。
1.依據劃分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該生主客觀統一,心理過程協調一致,沒有出現感知覺、情緒情感、思維及行為的極度異常,有自知力,沉迷網絡時間不足一個月。
2.該生心理問題是由現實原因引起,表現出情緒不穩、容易激動,人際交往和學習出現問題。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該生患上網癮,從網游中獲得了存在感、成就感,源于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和尊重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青少年心理特征復雜多變,該生在網游世界找到“自我”,表現出眾,想放棄現實世界的學業發展。
虛擬世界可以逼真地模擬現實生活,滿足需求。學習需要面對枯燥的書本,而游戲集視聽于一體,通關升級,極易找到存在感和成就感。
1.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改善不合理認知,家校共育,調節不良心理,緩解低落情緒,培養樂觀精神。
2.長遠目標與終極目標:完善個性,培養團結互助精神,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1.心理輔導,堅持用心
由于該生沒有主動尋求咨詢,所以無法建立心理咨詢關系,因此選擇心理輔導。采用合理情緒療法、厭惡療法、沙盤游戲療法協助該生走出心理困境。
合理情緒療法,旨在通過純理性的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個體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來改變、控制情緒和行為。
代幣制療法,是在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理論,特別是條件強化原理的基礎上形成并完善起來的一種行為療法。它通過某種獎勵系統,在來訪者做出預期的良好行為表現時,馬上就能獲得獎勵,即可得到強化,從而使表現的良好行為得以形成鞏固,使不良行為消退。
厭惡療法,又稱對抗性發射療法,這是一種應用具有懲罰的厭惡刺激來矯正和消除某些適應不良行為的方法。它采用條件反射的方法,把需要戒除的目標行為與不愉快的或者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性條件反射,以消退目標行為對患者的吸引力,使癥狀消退。
2.家校共育,凝聚真心
與該生父母有效溝通,讓父母明白家庭教育對于孩子來講尤為重要,家長切忌放棄孩子。辦法總比問題多,學校會配合家庭共同將孩子的網癮戒除,重歸正途。
3.主題班會,播種愛心
通過豐富的班會活動,使學生們文明上網,合理上網,將網絡和專業結合起來,將專業做實、做大、做強。
1.談心談話,探究原因
運用“南風效應”和“羅森塔爾原理”表達尊重和理解,探究網癮背后的原因。該生在現實中找不到成就感,網游可以滿足他,情緒不穩來自對隊友的不滿。
2.糾正認知,調節情緒
通過交談,幫助該生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虛擬世界不同于現實世界,未來要靠自己腳踏實地獲得,而學習可以幫助自己過上想要的生活;認知偏差和情緒不穩致使同學矛盾。改變不合理信念,才能減輕或消除癥狀。
3.運用代幣,強化治療
制定系統脫敏計劃,用積分卡作為代幣,逐漸減少游戲時間。第一天3個小時,第二天2.5個小時,以此類推,最終達到偶爾游戲或不打游戲。如果能夠每天執行,發給積分卡一張,到第六天兌換獎勵。做不到就要接受懲罰。由于該生網癮時間較短,很快即可戒除網癮。
4.代替療法,真實有效
引導該生采用充實的精神生活和娛樂,如游泳、打球等陽光的方式,代替網游。該生反應靈敏,頭腦靈活,迅速地在體育運動中找到成就感。另外,該生活潑好動,很有能力,可以在組織活動中發揮一技之長。
5.厭惡療法,提速提效
讓該生左手腕戴上橡皮筋,當他產生網游念頭時,立刻用右手拉彈橡皮筋,橡皮筋回彈產生疼痛感,轉移并壓制其網游念頭。拉彈同時,要警醒網癮的危害。用意志力壓制網游的念頭。
通過輔導,該生糾正了錯誤認知,由合理信念取代了不合理信念,和同學的關系也增進了,學習有目標,還發展出了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咨詢達到預期目標。
家校共育,任重道遠。家長要做到:尊重、理解孩子,不打罵,不放棄;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培養多種興趣愛好,陪伴孩子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與孩子達成協議,監督其網絡使用情況。
為了使全班學生能認識到網癮的危害,學會科學文明上網,培養陽光積極的興趣愛好,學有所成,術業專攻,特別組織《科學上網,服務先行》為主題的班會活動。
正值青春期的孫同學網絡成癮,在內外因綜合作用下,與同學發生矛盾,想放棄學業。此時,班主任進行了科學有效的及時干預治療,經過嚴格的心理輔導,該生調整了自我認識,糾正了不良情緒,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并擔任籃球隊隊長,成績斐然,效果顯著。
家校共育、主題班會都有效幫助該生和全班學生克服困難,實現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