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宏
(山西省中陽縣星宇幼兒園,山西 中陽 033400)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教育問題愈來愈重視,尤其重視幼兒學前教育。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研究探索幼兒學前教育的發展規律,我國也正在把學前教育作為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的頭等大事提到日程上來。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對鞏固義務教育的成果,提高義務教育的質量和提高國民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培養目標不明確。音樂教育作為一門文化藝術基礎課,其作用是其他學科所無法代替的,當前,一部分高校對音樂課程的設置和培養目標還缺乏全面的把握,由于對音樂素質教育缺乏全面的認識與了解,對課程設置缺乏科學的論證,以致所開設的課程在教學工程中嚴重脫節,音樂藝術教育的功能沒有得到根本的體現。其次,音樂素質教育師資力量和考評機制有待加強。目前,從事音樂欣賞教學的多是從事理論教學的音樂專業老師、音樂院校畢業的輔導員或者兼職人員,而且學歷和職稱都相對偏低,多數是中級或是助教,從事公共藝術教學的經驗還相對不足,教學專業資深教授兼任音樂課的情況不多。第三,音樂素質教育教學過程缺乏合理規范。實際教學中,教育者多是從個人的專業角度和教學能力出發,來考慮個人開什么課的問題,教學主管部門對課程缺少合理的安排設置,使得教學過程顯得十分松散,音樂教育很多時候成了一種裝飾品。第四,音樂理論知識不扎實。學前教育學生音樂理論知識欠缺,知識底子薄,知識面狹窄,新的知識及新理論知之甚少,而隨著年級的升高,高年級學前教育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逐漸有了提高,但是對樂理知識普遍掌握不足,創新意識不強,不全面。
提高音樂素養,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較深層的感悟能力的提高意義重大。音樂素養的重要性主要是體現在素質教育中,音樂教育與思想道德素質,情意素質,智能素質都存在著緊密聯系,這些都是音樂素養的重要體現。
加強音樂素養的重要教育意義。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中,開設音樂教程,引入良好健康的音樂,培養音樂素養,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調節緊張的學習氣氛。
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增加音樂欣賞的訓練,不僅能提高人們的樂感,還會有益于他們的運動控制、記憶能力和思維發展,使腦的功能得到進一步開發。
(一)音樂素質教育應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并且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在音樂素質教育中,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各種體裁、題材的音樂作品,以歌唱、器樂、欣賞等方式,增進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理解、鑒賞以及表現和創造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使學生能自覺參與音樂素養培養。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改革不合理的教學模式,注重營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和鍛煉的過程中,體驗音樂的樂趣,培養音樂興趣。另外,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應該本著學生“學懂、學會、學悅”的原則,大膽創新,合理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方式、方法。
(三)教會學生用科學的方法自我進行鍛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進行科學的音樂活動,同時要有意識的向學生傳授音樂素養培養的原理,基本方法,以及針對學生所學專業,音樂的重點和要求等,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相關音樂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渠道的音樂訓練實踐,音樂交流,音樂娛樂等的場所,幫助他們提高運用知識和技術的能力、增強興趣的平臺。
提高學前學生自身學習樂理的興趣,加強對樂理知識的學習,增強音樂素質基礎的訓練。鞏固和加強音樂理論知識學習,提高聲樂、鋼琴、舞蹈、樂理等音樂技能。適當的增加實習或實踐的機會和時間,提高學前教育理論、學前音樂技能與實踐的良好結合。沒有計劃的行動是盲目沒有效果的,可以制定全面提高音樂素養計劃,做到有計劃的一步一步提高音樂素質。
音樂素養培養是學前教育專業研究學習的基礎,可以說音樂素質教育奠定了學前教育發展的局面,我們要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放在首要位置,認真研究教材,挖掘對音樂素養培養內涵的理解,要充分利用媒體課件的形象思維作用,要用正確的世界觀,審美觀幫助自己不斷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增加廣博的知識,全面提升藝術修養,全面完善個人能力,更要勇于創新,保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達到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