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麗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文化館,貴州 畢節 551700)
相比于商業性文化活動而言,公共文化具有服務性特征且本質為非盈利。此類活動多由政府主導,旨在為社會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務和相關產品。在實施過程中,文化館是重要的實施單位,屬于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構成。從文化館的建設目標來看,也是最大限度的滿足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在滿足人民大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區級文化館的服務群體以轄區居民為主,主要為大家提供公益性的文化性服務,以此促進各種文化形式在群眾中傳播、交流、互動,最終提升整體群眾的綜合文化素養。就活動形式而言,具有多樣性。此類文化活動多為本區文化宣傳推廣的主導者,通過文化活動融入黨的方針政策,積極推進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有效的弘揚民族文化傳統,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前進。因此說,區級文化館不僅要積極的組織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還要發揮宣傳智能,通過“挖潛”讓更多文藝愛好者參與到活動之中。
隨著多元化文化的出現,區級文化館應發揮各種工作智能的作用,讓服務和產品也更具多樣性。服務內容側重于普及性的藝術知識,秉承傳承民族文化、積極推動文化創新,沿襲文化服務的綜合性、靈活性與互動性的特征。滿足各種層次文化的群眾需求,保證居民的文化權益。這樣才能發揮文化館的組織和宣傳職能。
文化館包含著省、市、縣、鄉鎮(街道)等各級別文化單位。作為基層單位,區級文化館屬于公益文化體系的基礎性“細胞”,對于輔導群眾開展文化活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發揮文化館的輔助功能,還需構建科學的公共文化供應體系,以此提升文化產品的創造能力與服務能力。做好基層文化建設,還需進行有效的“開源”,即:開拓并整合“人”的資源和“文化產品”資源,通過加工、提純,為廣大群眾奉獻出經典的、可推廣的文化產品。在政府的引導下,區級文化館應深度挖掘本區域內的傳統性文化,打造出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讓當地居民體驗本地文化的精髓。
群眾文化具有自娛自樂的社會性特征,區級文化館的輔導功能也是其重要的職能之一,這其中包括:輔導、宣傳、創作等多方面的藝術性指導。根據自身條件,可建設文化室等活動場所,根據季節變化合理利用各種室外場所,讓更多文藝愛好者參與其中,使其成為基層文化活動的骨干。
群眾是基層文化的受眾者與參與者,區級文化館應積極鼓勵大家參與到創作之中。通過組建強大的創作團隊,夯實群眾文化的基礎,保障文化活動有聲有色的開展下去。為壯大文化隊伍,還需調動每位愛好者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創作之中。發揮群眾的的文藝創作熱情離不開文化館的參與,通過聘請專業人士開展培訓指導工作,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文化需求。區級文化館還需通過積極地以電腦,保證經濟、文化建設的同步性,有效使用文化這一“工具”提升群眾的綜合素養。
通過分析我國區級文化館現狀可知,部分地方性政府將注意力放置于經濟建設,很少將公共文化與地區發展進行統籌規劃。這與當地政府服務意識欠缺息息相關,由此造成各地文化館建設、服務質量(效率)乏善可陳。從政府工作目標來看,具有顯性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成為主要工作內容,也是政府投入的重點。缺乏顯性特征的公共文化,卻未能獲得相應的經濟支持與政策性優惠。從各級政府來看,“服務型政府”已成為工作的核心,并需將文化與經濟建設至于同等位置。此外,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積極提供必要的財政支持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有序進行。堅持服務理念,通過創新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產品。針對區級文化館建設,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積極拓展文化館的服務范圍和產品種類。結合文化館建設服務制度,推動文化館建設力度進而發揮文化館的創新能力與文化建設能力。
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我國現有公共文化建設無論是從基數還是速度,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凸顯了我國文化與經濟建設的脫節。現有區級文化館建設缺乏相應的財政投入機制,實際財政支付無法滿足實際發展所需。近年來,各地政府逐漸加大了區級文化館建設投資力度,但為能對相關投入資金進行跟蹤追責,從而降低了資金的使用率。站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應從長遠角度出發,不斷拓展資金來源渠道,逐漸打破地方政府的壟斷地位,逐漸引入民間團體、個人的資金投入,從而外延文化館建設的市場化。在區級文化館建設過程中,還可適當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有效開拓文化的受眾群體,進而增加人才挖掘的范圍,不斷充實各類文化骨干分子。通過開拓消費空間,引入各種民間資本從而推動文化產品的生產力,增加文化產品的商業屬性推動文化骨干團隊演出合理化、建設規律化、輔導常態化的漸進過程,更好的發揮區級文化館的服務職能。
推動經濟、文化建設同步開展,必須逐漸增大社區文化建設的建設力度,發揮文化的力量促進基層社區發展。要逐步完善社區公共建設設施,通過完善文化建設的軟、硬件設施,加強網絡文化建設,逐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積極引導基層文化活動,讓來源于群眾生活中的藝術素材體現于活動之中。針對無法自我滿足的文化形式,還需通過文化進社區的形式引進、推廣,通過招募志愿者促進地方文化的繁榮。
綜上所述,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層實施單位,區級文化館應積極扭轉服務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通過全方位創新升級現有服務水平,更好的投身于基層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