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治國
(中共巫溪縣委黨校,重慶 405800)
突出高質量導向,不是不要增長速度。數量與質量是辯證統一的,高質量發展是建立在一定增長速度基礎上的質量。因此,我們不片面追求增長速度,但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在穩定大局前提下,堅定邁向高質量。企業發展所體現的高質量內涵有這樣幾點:
高效益是高質量的重要內涵。從經濟角度看,高效益體現在投資要有回報,企業要有利潤,員工要有收入,政府要有稅收。高質量發展就是指要素資源利用的高效率,即較高的資本效率、勞動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等,用較少的投入形成更多有效產出,特別是全要素生產率處于較高水平。
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持續性以及風險高低,也是衡量發展質量的重要標志。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高質量發展,目的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關鍵在于創新驅動。與經濟實力相比較,當前科技創新能力與高質量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還不適應,特別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依然存在。只有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站上科技創新的制高點,才能更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才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因此,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創新驅動,著眼有效解決突出瓶頸和深層次問題,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和市場導向作用,加快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產業鏈、價值鏈,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本”,市場經濟的競爭最終體現在人才的角逐上。因為從人、財、物等生產要素來看,人是企業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任何目標管理,過程控制等管理制度,最終都是針對人的激勵和管控;現代的經營管理,都是以運行團隊為載體,能否發揮團隊的作用,也需要有強有力的人才發揮領軍和帶頭作用;企業運行風險,除了市場風險,法律風險外,還有就是人的道德風險。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云存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成熟發展,現代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和透明化,那么人才資源必將成為企業競爭要素的首要戰略資源,人才管理對于企業戰略發展意義顯得尤為重要和倍受青睞與關注。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表面上看是人才的競爭,實際上人才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進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承載著企業挖掘人才和輸入人才的主要職能,企業通過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手段,加強企業競爭實力,迎接新的挑戰,發現新的機遇,使企業越來越強大。面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挑戰與趨勢,企業應從新的視角下尋找有利的人才管理對策。
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要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歸根結底取決于對物力資源、組織資源、人力資源這三大要素的獲取、配置和使用的效率和效果。而三大資源中,最核心的資源是“人力資源”以及促使人力資源充分發揮作用的“組織資源”。企業要想贏得競爭,就必須學會通過組織體系、組織平臺、組織機制的建設,把人吸引過來、組織起來、激發起來,把他們的潛能充分釋放出來。
企業的管理從宏觀角度看可以概括為兩大步,一是定目標、定架構,二是組織人去實現它。人才管理最核心的主線是“人崗匹配”,這包括:人與人、人與事、事與事、人與企業之間的匹配。企業要高質量發展,必須構建“三大核心要素”的戰略落地平臺。
1.構建組織結構。這包括組織部門設置、決策 、組織內部信息傳導、部門間責任明確等。
2.建立流程體系。包括業務流程體系和管理流程體系的建立。
3.建立責任義務體系。包括部門職責和崗位職責體系的建立。
4.配套完善各項業務標準、管理制度、操作規范、行為手冊;
5.完成人崗匹配。企業要優勢兵力集中于關鍵競爭環節,提升網絡整體效能,并且沉淀組織智慧,讓普通人做出不普通成績,最好的人放在最重要崗位。
績效是一個企業產業落地的工具,殺死績效管理的真正元兇是錯誤使用。真正好的績效管理是能夠有助于實現三大目標:一是促進戰略落地和目標達成;二是促進組織管理體系的不斷改進、完善,三是促進員工成長及管理者經營管理能力的提高。
薪酬激勵機制是組織運營最重要的牽引、驅動機制。好的激勵機制一定是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戰斗導向,而且既關注物質激勵、也關注成長激勵、榮譽激勵。要確保激勵有效,必須不斷自問:我們的薪酬激勵能夠對哪些人哪些行為產生最大的激勵作用?能吸引、保留企業最關鍵的人才嗎?我們會定期跟蹤、評估自己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并進行不斷地改進和提升嗎?薪酬激勵的核心,是導向目標、導向戰斗、導向沖鋒、導向勝利。好的績效管理如華為,對華為人的激勵就氛圍三個層面,一是文化(包括“狼文化”和“家文化”)激勵,二是物質(包括高薪和股權 )激勵,三是精神(包括榮譽和職權)激勵,所以華為人才創造出來中國乃至世界的一流企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