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公新
摘 要: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病蟲害問題時有發生,頻繁的病蟲害問題使得玉米作物的產量下降,使我國的糧食儲備減少,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損害,不利于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降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速度。目前全球變暖的環境問題日趨嚴重,我國的玉米病蟲害也隨之增多,在經濟、自然環境都不斷變化的情況下,處理好玉米病蟲害問題,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列舉了幾種常見的玉米病蟲害的類型,并根據病蟲害的類型提出了防治措施。
關鍵詞:病蟲害;玉米種植;防治技術;農業種植
第一產業農業在我國經濟結構中占比大,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是我國居民餐桌上重要的食材。玉米作物本身具有產量高、生長周期短的特質,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大量種植玉米作物對解決我國貧困地區人民的“吃飯問題”有著積極意義。玉米屬于禾本科,是玉蜀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學名玉米,坊間多將其稱為棒子、苞谷、苞米。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植物,其生殖方式是異花授粉,在世界范圍內玉米作物的產量都很高,在我國玉米更是農業從業者經濟收益的重要來源。但因其自身生殖方式的特殊性,玉米作物在種植過程中容易發生變異,更容易遭受病蟲害問題的侵擾,因此,探討玉米病蟲害問題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一、常見的玉米病蟲害的類型
1.玉米圓斑病
顧名思義,玉米圓斑病會使得玉米作物的葉鞘部位產生圓形褐色斑點,在發病后期圓形褐色斑點會擴展不規則褐色大斑點,斑點上具有同心圓紋,有黑色霉菌覆蓋其表面。玉米圓斑病會使玉米的果穗腐爛,并使得玉米作物的苞葉部分出現不規則的枯斑,在玉米作物的葉片部位表現為水漬狀病斑。在雨季和陰雨天氣,玉米圓斑病的感染速度會大大增加。通常情況下,次年春天氣溫25到達攝氏度時,是玉米圓斑病發的高峰期。
2.玉米黑粉病
可促使玉米黑粉病病發的條件較多,田地間各種病菌都可引起玉米黑粉病的爆發,過大的濕度、過密的種植也是引發玉米黑粉病的常見原因。玉米黑粉病發病周期長,玉米作物的整個生育期都是玉米黑粉病可能病發的時期。玉米黑粉病可危害玉米作物的各個部位:稈、葉子、葉鞘、雌穗和雄穗都可能受到感染。玉米黑粉病發病后,會將玉米作物本身的植物組織形變為大的瘤狀體,瘤狀體表面被白或者淡紅的顏色覆蓋,在發病后期,瘤狀體會逐漸將顏色改變為白色或者灰褐色。之所以被取名為玉米黑粉病,是因為瘤狀體的表面膜體破裂后,會有大量黑褐色粉末產生。
3.玉米腐莖病
玉米腐莖病在種植實踐中的主要表現是會使玉米的根莖部分腐爛,使得玉米植株整體被損害。大多數玉米腐莖病發病在玉米作物的乳熟期和成熟期,玉米腐莖病有急性與慢性之分,急性玉米腐莖病表現在玉米植株上,是整個玉米植株會在短時間內枯萎,變成青色。嗎,慢性玉米腐莖病會自下而上逐漸侵蝕玉米植株的葉片,是玉米植株的根莖部分硬度降低,呈現中空狀態,難以抵御大風、陰雨天氣。濕度和溫度過高的天氣,灌漿期到成熟期的玉米植株更容易遭受玉米腐莖病的侵蝕。
4.玉米螟
在上述玉米病蟲害中,侵害玉米植株最嚴重的是玉米螟蟲病蟲害,玉米螟蟲病蟲害可發生在玉米植株成長的每個時期,主要玉米植株地面上的部分進行侵蝕,玉米螟的幼蟲以玉米植株的葉片、果穗和雄穗為食物,因此在其成長到三齡之前,玉米螟幼蟲的主要活動區域局限在玉米植株的幼 嫩心葉、雄穗、苞葉部分,被玉米螟幼蟲啃食過的心葉在展開后會有橫向排列的小孔。玉米螟幼蟲成長到四齡之后,會鉆入玉米植株的莖稈部分找尋食物。被侵害后的玉米葉缺乏葉綠素,難以進行光合效率為玉米植株的成長補充養分;被啃食過的雄穗也不能進行正常的授粉;部分缺失的苞葉和花絲給玉米穗正常灌漿造成困難;空心的玉米莖稈無法給玉米植株提供養料與水分,上述狀況都會造成玉米作物產量下降。
二、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措施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高新技術的研發也在不斷進步,玉米病蟲害的物理防治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針對玉米螟的病蟲害問題,可在玉米螟產卵繁殖的時期引進其生物鏈里的天敵赤眼蜂,控制玉米螟繁殖的數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引進玉米螟的生物鏈天敵時,需要維護原有生態系統的平衡,引進的赤眼蜂的數量需要被嚴格控制,否則將會給國家經濟與資源造成不可預計損失。在玉米螟蟲孵化的階段,可使用HD-1溶劑在玉米種植區域內進行噴灑,在玉米植株發育時期,往果實開口處注射白僵菌液也可有效防止玉米螟病蟲害的產生。
2.化學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病蟲害的措施實施成本相對高,見效周期長,操作上難度較大,化學防治措施具有見效快、易操作、成本低的特點,在玉米植株的種植實踐中,能夠即買即用。目前,我國的農業種植中,化學防治措施主要有兩種類型:殺菌劑與殺蟲劑。
3.農業種植防治措施
在玉米植株的種植實踐中,從選取種植品種開始,嚴格地把控種植的每一個環節,也能有效減少玉米病蟲害的產生。在種植玉米作物時,可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選用合適的玉米品種,減少病蟲害發生;在進行玉米種植時,可提前播種玉米,避開病蟲害頻發的周期,利用時間差減少病蟲害的產生;種植密度也是十分需要注意的,合理控制種植密度,避免玉米植株的種植密度過高,及時清理種植區域的雜草,監控植株的生長狀況,也能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三、結語
綜上所述,玉米作物由于其自身容易發生變異的特質,常年遭受病蟲害的侵擾,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加劇了玉米病蟲害現象的發生。玉米作物產量高、生長周期短,是我國農業從業人員重要的經濟收益來源,也是我國居民餐桌上的重要食材。病蟲害的情況使得玉米作物產量降低,損害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因此,防治玉米病蟲害有利于保障我國的糧食儲備充足,做好自然災害來臨之前糧食儲備工作,也能使我國居民的食品安全得到保證,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的玉米種植中,易出現玉米圓斑病、玉米黑粉病、玉米腐莖病、玉米螟等病蟲害,在進行玉米作物種植時,農業從業人員需要運用物理、化學的手段對玉米作物進行病蟲害防治,也需要使用農業措施鞏固病蟲害防治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鄭滿堂.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7).
[2]禹彩虹.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5).
[3]吳昊,程大龍,王文博.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探討[J].新農村,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