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摘要】 目的:探究中醫辨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10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分為兩組,53例給予常規西醫治療者作為對照組,53例給予中醫辨證治療者作為研究組,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NIHSS評分、Barthel評分在治療后與治療前對比差異顯著;治療后研究組NIHSS評分與Barthel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給予中醫辨證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且不良反應少,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癥狀。
【關鍵詞】
中醫辨證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
腦梗死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老年患者居多,且屬于多發病。急性腦梗死是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的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出現神經功能不可逆缺損,從而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1]。該病發病急,且發展迅速,嚴重威脅到患者的健康與生活質量。隨著中醫的不斷發展,在急性腦梗死治療中取得較好的療效[2],通過中醫辨證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患者預后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對106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10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入選時間為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將其分為兩組,53例給予常規西醫治療者作為對照組,53例給予中醫辨證治療者作為研究組。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29例、24例,年齡平均為(67.4±3.6)歲。研究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30例、23例,年齡平均為(68.2±3.9)歲。基礎資料對比中,兩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醫治療,需要給予250mL 0.9%的氯化鈉溶液與120mg奧扎格雷治療,給予靜脈輸注治療,每天治療1次。另外,給予100mL 0.9%的氯化鈉溶液與30mg依達拉奉治療,給予靜脈輸注治療,每天治療2次;或者給予250mL 0.9%的氯化鈉溶液與0.75g胞二磷膽堿治療,給予靜脈輸注治療,每天治療1次。另外,需要每天口服100mg阿司匹林治療,連續治療21d。
研究組給予中醫辨證治療,1)風痰阻絡型患者14例(26.4%,14/53),主要表現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障礙,偏身麻木,頭暈,舌質較暗。主要治療目的為化痰、平肝、通絡、熄風。給予天麻鉤藤飲治療,藥方包括:代赭石與鉤藤各30g,僵蠶、大黃、天麻、蒼術、半夏、桃仁、川牛膝、膽南星各10g。每天服用1劑,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治療21d。2)痰熱腑實型患者9例(17.0%,9/53),主要表現為半身不遂,語言輕微障礙,偏身麻木,口舌歪斜,頭暈,痰多或者咳痰,腹脹,便秘,舌質暗紅等。主要治療目的為通腑化痰。采用星蔞承氣湯治療,藥方包括:全栝蔞、膽南星、芒硝、生大黃各10g。每天服用1劑,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治療21d。3)氣虛血瘀型患者26例(49.1%,26/53),主要表現為半身不遂,語言障礙,口舌歪斜,口角流涎,出汗,氣短,手腳腫脹,乏力等。主要治療目的為活絡、通經,活血益氣。采用補陽懷五湯治療,藥方包括:黃芪30g,芍藥、當歸、地龍、桃仁、川芎、紅花各10g。每天服用1劑,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治療21d。4)陰虛風動型患者4例(7.5%,4/53),主要表現為半身不遂,語言障礙,頭暈目眩,耳鳴,口苦咽干,易怒,心煩,舌質暗紅等。主要治療目的為滋陰補陽,通絡,熄風等,給予鎮肝熄風湯治療,藥方包括龍骨、代赭石、牡蠣各30g,龜板20g,麥芽、白芍各15g,茵陳、天冬、川楝子、牛膝、玄參各10g,甘草3g。每天服用1劑,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治療21d。
1.3觀察指標與療效標準
需要采用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并給予Barthel指數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自理能力越強。在療效標準中,顯效:患者癥狀均消失,神經功能得到顯著改善,自理能力較強;有效:癥狀得到好轉,神經功能與自理能力有所提升;無效:癥狀無改變。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與Barthel評分
兩組患者NIHSS評分、Barthel評分在治療后與治療前對比差異顯著;治療后研究組NIHSS評分與Barthel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研究組治療顯效32例,有效1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2%;對照組治療顯效23例,有效19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腦梗死的發生率較高,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病死率,且發生原因較多,主要臨床癥狀為偏癱、語言不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健康會造成較大影響[3]。急性腦梗死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需要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常規西藥治療主要給予溶解血栓、擴充血容量、降低顱內壓、對微循環進行改善等方式治療,以便對患者癥狀進行改善,促使阻塞血管的通暢[4]。中醫辨證治療,可以對患者進行分型處理,以便給予針對治療方案干預,能夠顯著提高療效[5]。在急性腦梗死中主要分為氣虛血瘀型、風痰阻絡型、痰熱腑實型與陰虛風動型四種,根據不同類型制定出不同的治療方案,以便有效地改善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給予中醫辨證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且不良反應少,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癥狀,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黎剛.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進展[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14(01):5354.
[2] 劉桂芳.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進展[J].中國民康醫學,2014,26(04):9092.
[3] 潘阿莉.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28):180181.
[4] 王晶,劉晶晶,劉金鳳,等.血漿D二聚體水平與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的關系[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4,27(02):123124.
[5] 李曉紅,鄭玉敏,萬里姝.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4,29(06):63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