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君 李永福
豬藍耳病也被稱作為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PRRS),是一種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變異毒株所引發的病毒性傳染病,具有明顯的急性、高傳染性特點,由于部分發病豬的耳部與軀體末端皮膚呈藍色,所以俗稱“藍耳病”。鑒于豬藍耳病在豬養殖過程中屬于易發生且傳染性極強的傳染病,一旦發生則會帶來無法預估的經濟損失且目前并無有效藥物予以治療,所以一定要做好對豬藍耳病的臨床診斷與預防工作,控制住豬藍耳病的傳播。
一、豬藍耳病的臨床診斷
豬藍耳病在不同品種、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生豬中都會感染,其中以1月齡仔豬以及妊娠期母豬的感染率最高,并且一旦感染則極有可能死亡。仔豬的潛伏期一般為2-4天,而妊娠期母豬的潛伏期能夠達到4-7天。患病豬會表現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體溫升高,同時伴有氣喘、咳嗽、呼吸不暢等癥狀,發病后的2-3天便會死亡。其中患病仔豬會出現眼結膜充血、腹式呼吸等癥狀;妊娠期母豬還會出現流產、死胎等情況。絕大不多的病豬耳部發紅而腹部發紫。育肥豬感染豬藍耳病的致死率相對偏低,但仍然達到30%以上。
針對豬藍耳病的診斷不能夠只是依據流行病學與臨床癥狀去判斷,最終的確診一定要經過實驗室。一般來講,基層畜牧獸醫工作站的臨床診斷可以如下幾點為依據:①妊娠期母豬出現流產、早產、死胎的概率升高,同時產后奶水不足的情況出現;②1月齡仔豬雙耳發紅,出現腹瀉、呼吸不暢等癥狀;③豬群發生類似感冒癥狀,雙耳呈現藍紫色斑點。
二、豬藍耳病的預防措施
由于豬藍耳病有著極強的傳染性以及極快的傳播速度,一旦發病便會在豬群當中快速蔓延,從而給整個養豬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針對豬藍耳病一定要制定好預防計劃措施且落實到位。
1、綜合防疫措施
所有的養豬場要想實現良好的豬藍耳病預防效果,一定要堅持自繁自養、科學飼養,同時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去做好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同時采取合理化免疫程序,做好綜合防疫工作。具體來講,需要做好如下幾點工作:①養豬場需要采取封閉管理模式,制定嚴格的隔離消毒制度。一切與養殖生產無關的人員、車輛都禁止進入到生產區內,所有生產人員進出都需要經過消毒池和消毒室進行消毒。生產區衛生工作要予以重視,及時清理豬排泄物,各類被污染的物品都需要展開無害化處理。消毒工作需要保持常態,尤其要對飼養場以及圈舍內部、周邊都要進行嚴格消毒,開展滅蟲滅鼠工作,避免有蛇蟲鼠蟻攜帶病毒進入場區;②養豬場要盡可能做到全進全出,尤其是種豬場內的產房、保育房、育成房,更要做到全進全出;③禁止從疫情區進行引種,即便是非疫情區也要在引種之后進行1-2個月的隔離觀察,通過檢疫且確定無豬藍耳病之后才能夠進場飼養;④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選用目前最為有效的預防用抗菌類藥物,對豬群的細菌性感染進行預防,從而提高豬機體的抵抗能力。
2、適時展開疫苗免疫
現階段對豬藍耳病的主要預防控制手段在于疫苗免疫,目前國內已成功研制出豬藍耳病的滅活疫苗,由于過去都沒有針對易感動物展開過免疫,所以應當采取的臨時免疫標準為:①商品仔豬。仔豬斷奶之后可首次免疫,每次劑量為2mL,在部分豬藍耳病流行地區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在首次免疫之后的一個月,再次采用同等劑量進行1次加強免疫;②母豬。后備母豬70日齡之前要進行1次免疫,免疫步驟與上述商品仔豬相同。后續懷孕母豬在每次分娩前1個月展開1次加強免疫,劑量應上調至4mL;③種公豬。70日齡前進行免疫接種,免疫步驟與商品仔豬相同,后續每6個月進行1次加強免疫,劑量為4mL。
3、加強飼養管理工作
為有效預防豬藍耳病,則要重視且做好豬群的飼養管理工作。具體來講包含如下幾點:①對豬群的生長環境要保證冬季保暖通風,而夏季由于溫度較高,所以要做好通風降溫防暑工作,為豬群提供充足且干凈的飲用水,整個圈舍要保持干燥,豬群飼養密度要始終保持在合理狀態,避免出現應激反應;②選用高品質飼喂料,一方面能夠保證豬的營養充足,另一方面通過加強礦物質、維生素的補充去提高豬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禁止用泔水喂養豬;③高度重視環境衛生消毒工作,對于豬藍耳病的預防控制而言,保證環境的衛生良好是關鍵基礎,因為豬藍耳病在外界環境中的存活能力非常弱,只需要日常消毒工作得到落實,基本上病毒都能夠被消除;④做好疫情處理工作。豬藍耳病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所以一旦出現疫情,一定要及早發現、及早報告、及早隔離、及早撲滅,迅速作出反應予以處理。
此外,無論是規模化養豬場或是養豬戶,都一定要遵循當地畜牧獸醫衛生防疫規定,一旦發現疑似病例,應當立即上報且進行隔離,在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幫助下去進行診斷。針對病死動物的尸體、排泄物都需要展開無害化處理,如就地焚燒或深埋,并且對豬接觸過的用具、圈舍等都需要全面消毒。
4、提高防疫檢疫工作質量
預防豬藍耳病是一場“持久戰”,屬于一項技術型較強的工作,僅僅依靠聽診器與注射器難以達到良好的防疫效果,因此政府部門還需要重視對地方畜牧獸醫站的資金投入,通過配備更多專業的醫療設備以及疫情試驗工作室,去構建更為健全的疫情研究防治體系,從而有效控制豬藍耳病的傳染源,降低經濟損失。同時,還要加強對生豬產地的檢疫管理工作,針對生豬運載、交易、屠宰等流程要做好執法監督工作,避免一切病豬、死豬流入當地。同時,還要重視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對疫病的防控能力與應急處理能力,通過適度提高薪資待遇去穩定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結構,全面提高防疫檢疫工作質量。
綜上所述,在豬養殖產業中,豬藍耳病屬于“心腹大患”,并且截止到現在該病并無有效的治療辦法,所以一定要做好臨床診斷與預防工作。身為養殖人員,一定要對養殖場做好全面消毒以及對豬群的管理工作,更要重視防疫工作的開展,唯有如此才能預防疫情的肆意蔓延,降低經濟損失。
(作者單位:722299陜西省扶風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