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雯 丁紅花

【摘要】 目的:分析無痛分娩產程護理中循證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行無痛分娩的81例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干預,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模式干預,對比兩組產程時間、自然分娩情況與母嬰不良結局發生情況。結果: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第二、三產程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6256、12.2598,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為97.56%(40/4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2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558,P<0.05);與對照組(30%)對比,觀察組(7.5%)母嬰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9988,P<0.05)。結論:無痛分娩產程護理中循證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顯著,利于縮短產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關鍵詞】 無痛分娩;產程護理;循證護理模式;常規護理
現階段,臨床上有部分產婦因畏懼分娩時產生的疼痛感,所以會傾向于選擇剖宮產分娩,進而使得我國剖宮產率明顯提高[1]。現階段,隨著我國醫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無痛分娩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2]。該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多數產婦分娩無痛的期盼,還能促進產婦順利分娩,將剖宮產率降低[34]。為了確保無痛分娩順利完成,本研究在產婦分娩過程中配合了循證護理干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81例產婦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行無痛分娩,納入標準:1)單胎、頭位;2)知情同意;3)初產婦;4)精神狀態正常;5)有無痛分娩意愿。排除標準:1)精神異常;2)存在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現象;3)存在高危妊娠因素。隨機將產婦分為兩組,觀察組產婦年齡22~42歲,平均年齡(35.12±2.58)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8.59±1.05)周,共41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1~43歲,平均年齡(35.28±2.47)歲,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8.27±1.02)周,共40例。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可比性顯著(P>0.05)。
1.2方法
觀察組產婦在產程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模式:
1.2.1提出循證問題將無痛分娩產婦的臨床特征作為依據,同時和產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不良事件進行結合,將循證問題確定,包括各產程時的護理操作、怎樣對新生兒窒息和產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結局進行預防。
1.2.2尋找循證支持在萬方以及知網等數據庫中查找資料,了解無痛分娩相關知識,并與最新研究進展相結合,最終確定最理想的護理方案,充分考慮產婦的臨床實際情況,可對護理方案進行合理調整,進而為產婦制定針對性的循證護理方案。
1.2.3循證護理措施的實施1)產前護理干預:產前,助產士要對產婦孕周、文化水平等進行了解,積極主動的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與溝通,構建融洽的護患關系;根據產婦實際情況,為其提供運動、用藥保健以及飲食等方面的指導;向產婦講解無痛分娩相關知識,提高產婦對無痛分娩的認知度,最大程度上將其恐懼感減輕。2)產時護理:第一產程時,助產士要向產婦講解該產程特征,囑咐產婦充分放松身心,避免不良情緒影響阻礙產程進展,幫助產婦樹立分娩信心;囑咐產婦在宮縮間隙期休息,以此來補充體力;第二產程時,要給予產婦充分支持與鼓勵,指導產婦正確呼吸,將身體充分放松,利用腹壓來促進產程進展,促使其順利分娩;第三產程時,在產婦結束分娩之后,給予其宮頸注射縮宮素20U,以此來對宮縮進行有效促進,指導產婦行早期母嬰接觸,促使產婦更快適應角色轉變,將產后抑郁發生率降低。3)產后護理:產后護理人員要對產婦加強會陰護理,避免出現產后感染;仔細觀察產婦產后是否有出血現象出現,及時采取預防措施;產后示范新生兒護理、穿衣以及沐浴等操作,并引導產婦及其家屬積極參與;對產婦加強母乳喂養指導,對產后康復進行有效促進。4)出院指導:產婦出院時,向其講解出院后相關注意事項;出院之后,每周均要對其行1次電話回訪,共隨訪2個月。
對照組產婦僅行常規護理干預。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產程時間、自然分娩情況與母嬰不良結局發生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錄入到統計軟件SPSS 20.0中,計數資料均行χ2檢驗,計量資料均經t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產程時間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第二、三產程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自然分娩情況對比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為97.56%(40/4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2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558,P<0.05)。
2.3母嬰不良結局
與對照組(30%)對比,觀察組(7.5%)母嬰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分娩屬于女性一個自然生理過程,但分娩過程中產婦需要承受劇烈疼痛,這不僅會對其分娩依從性產生明顯的影響,同時還會促使其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這會對分娩結局產生不良影響[5]。無痛分娩的主要目的在于減輕分娩給產婦帶來的疼痛感,現階段,無痛分娩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產科[6]。為了確保產婦順利分娩,改善母嬰結局,本研究在無痛分娩過程中應用了循證護理模式。結果顯示,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第二、三產程時間更短,自然分娩率更高,母嬰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提示對無痛分娩產婦加強循證護理干預利于改善母嬰結局,提高自然分娩率,促進產程。究其原因,循證護理屬于一種以循證依據為基礎的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對護理活動進行計劃時,明智的、明確的、審慎的將科研結果和患者意愿、臨床經驗進行充分結合,進而獲取循證證據支持,制定針對性的循證護理計劃。將該護理模式應用于無痛分娩中,利于護理人員掌握循證依據,為產婦提供精準、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無痛分娩產程護理中循證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顯著,利于縮短產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參考文獻
[1] 張立敏,劉蘭,王金蓮.無痛分娩結合新產程標準及其護理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4):283284.
[2] 陳亞兒,仇春波,陳潔,等.體位干預配合分娩輔助設施對初產婦產程及分娩結局的影響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07):979981.
[3] 張愛英,呂慧,吳芳芳,等.認知行為干預對無痛分娩初產婦妊娠壓力、自我效能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浙江醫學,2017,39(16):13871389.
[4] 薛莉莉,朱玲玲.基于責任助產模式的優質護理干預對無痛分娩孕婦母嬰結局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8,40(04):637640.
[5] 徐麗梅,王靜.無痛分娩下新產程時限管理產程對母兒結局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0):20442046.
[6] 李玉瓊,王秀新.循證護理與單純全程陪產護理模式在產科分娩中的對比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08):1159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