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金生

【摘要】 目的:研究頭頸部小圓細胞惡性腫瘤的臨床特點。方法:本文以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進行調查,所有研究對象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選擇在此期間收治的120例經過臨床病理組織學診斷為惡性腫瘤的頭頸部腫瘤患者作為觀察組,則同期本院收治的120例頭頸部其它惡性腫瘤患者作為本文對照組,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研究頭頸部小圓細胞惡性腫瘤臨床特點。結果:觀察組出現在鼻腔28例,鼻竇29例,鼻咽33例,顱底29例,耳部1例,咽喉部無并發患者,對照組患者存在鼻腔15例,鼻竇18例,鼻咽22例,顱底20例,耳部23例,咽喉部22例,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存在有鼻塞82例,鼻出血88例,嗅覺減退89例,對照組分別為45例,51例和55例,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男女差異明顯,對照組男女差異不明顯,P<0.05;觀察組40歲以上群體78例,對照組44例,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臨床免疫組織化學檢驗是對小圓細胞惡性腫瘤確診的重要依據,但這類病癥的惡性程度較高,存在嚴重的侵襲性,所以確診的時候患者病變范圍一般都已經擴大,對患者預后產生不良的影響,盡早對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關鍵詞】
頭頸部小圓細胞惡性腫瘤;臨床特點;病理特點
小圓細胞惡性腫瘤主要是在光鏡下形態近似原始或者比較原始的小圓形細胞組成的組織存在和生物學行為不同的一種惡性腫瘤[1]。這一類惡性腫瘤所涵蓋的范圍比較廣泛,因為這些腫瘤存在分化差的特點,所以在光鏡形態以下存在相似性,鑒別和診斷的過程中都存在困難,現如今通過免疫組化檢測是對患者進行確診的主要指標[2]。為有效對腫瘤的特點進行分析,以便促進臨床診斷,本文主要以回顧性分析的方法研究頭頸部小圓細胞惡性腫瘤的臨床特點,同時選擇120例患者加以分析,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的觀察組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均為在此期間本院收治的120例經過臨床病理學組織確診為惡性腫瘤的頭頸部腫瘤患者。選擇同期120例其他的頭頸部腫瘤患者12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38例,平均年齡(68.2±11.5)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平均年齡(56.5±12.8)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符合倫理委員會的標準。
1.2方法
本文研究選擇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進行調查,對所有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進行研究,總結頭頸部小圓細胞惡性腫瘤的臨床影像學和病理學特點。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評價,通過多名病理科醫生進行相關的分析和討論,最終得出診斷,患者的病理診斷均十分明確。
1.3觀察指標
總結兩組患者的臨床發病差異性,調查頭頸部小圓細胞惡性腫瘤的特點。
1.4統計學分析
啟動統計學軟件IBM SPSS 25.0進行分析,導入所有數據,χ2值檢驗兩組的差異性,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出現在鼻腔28例,鼻竇29例,鼻咽33例,顱底29例,耳部1例,咽喉部無并發患者,對照組患者存在鼻腔15例,鼻竇18例,鼻咽22例,顱底20例,耳部23例,咽喉部22例,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存在有鼻塞82例,鼻出血88例,嗅覺減退89例,對照組分別為45例,51例和55例,觀察組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男女差異明顯,對照組男女差異不明顯,P<0.05;觀察組40歲以上群體78例,對照組44例,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除此以外,橫紋肌肉瘤可發生在各個年齡段當中;所有腫瘤患者的影像學均表現有軟組織占位和骨質破壞情況,患者的病理組織形態學存在有分化差的小圓細胞腫瘤。發病部位詳見表1。
3討論
頭頸部是小圓細胞惡性腫瘤的多發部位,臨床通過對患者進行磁共振檢驗和CT檢驗,可為臨床的影像學檢驗提供新的思路,特別是對早期的篩查具有較好的作用[3]。通過本研究組的相關調查可看出,小圓細胞惡性腫瘤的病理學在臨床表現當中還存在差異性,相互之間各具特點[4]。嗅神經母細胞瘤也被稱之為感覺神經母細胞瘤這種病,主要發自于患者的嗅上皮原始基底細胞,因此屬于神經內分泌來源性腫瘤。惡性黑色素瘤主要是一種黑色素細胞的惡性腫瘤,在頭頸部發生的概率相對較小,大約占全身惡性腫瘤黑色素瘤的32%以內。惡性黑色素瘤的病變主要存在粘膜可見色素沉著,因此掌握這一特點有助于對患者的早期診斷[5]。總體而言,頭頸部小圓惡性腫瘤病癥發病率不高,發病部位沒有特異性,臨床患者在發病之后通常都存在鼻塞和鼻出血癥狀,患者有嗅覺減退的情況。這一類癥狀在臨床上通常沒有特異性的特征,多種病癥都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這些表現。所以對于這一類腫瘤,無論從病理學角度而言,還是從影像學角度以及臨床特征角度來說,都沒有明顯的特異性,在進行診斷的過程中難以鑒別,特別容易出現誤診。
綜上所述,頭頸部小圓細胞惡性腫瘤在臨床的發病率并不高,主要發病部位和臨床癥狀也沒有特異性,患者的病理形態學以及影像學特征也無特異性,所以臨床很難進行鑒別,導致誤診情況相對較多。臨床免疫組織化學檢驗是對小圓細胞惡性腫瘤確診的重要依據,但這類病癥的惡性程度較高,存在嚴重的侵襲性,所以確診的時候患者病變范圍一般都已經擴大,對患者預后產生不良的影響,盡早對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參考文獻
[1] 胡重靈,婁四龍,毛德強,等.成人幕上多發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1例及文獻復習[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7,14(01):5558.
[2] 管紅梅,趙萌,李小會,等.兒童幕上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MRI診斷及病理對照研究[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7,28(02):7780.
[3] 蘇祁,陳小麗.成人顱內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MRI表現[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7,15(01):6062.
[4] 顏曉蘭,葉德湫,黃永礎.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影像學表現[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5):5556.
[5] 于華龍,丁慧,胡亞彬,等.腦內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影像學表現[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6,(04):43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