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亞英

【摘要】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血糖和遵醫行為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就診的7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使用健康教育。觀察護理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情況、血糖和遵醫行為。結果:觀察組護理后的自我管理率為97.14%(34/3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86%(29/35)(P<0.05);兩組護理后的FBG、HbA1c和2hPG均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的FBG、HbA1c和2hPG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遵醫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情況,有效控制血糖,提高遵醫行為。
【關鍵詞】
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情況;血糖;遵醫行為
糖尿病管理是減少及預防糖尿病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礎方法,但是大多數人嚴重缺乏對于糖尿病的預防和診治的知識,而已經確診的患者對糖尿病基本知識、自我護理和治療等的了解也比較有限,有接近一半的患者沒有進行過有關糖尿病的知識教育[1]。研究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血糖和遵醫行為的影響,現進行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就診的7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齡25~72歲,平均(52.34±11.87)歲;病程2~24年,平均(5.41±1.09)年。對照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25~72歲,平均(53.87±12.64)歲;病程2~24年,平均(5.36±1.12)年。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健康教育的方法為:首先全面了解每位患者對于糖尿病的治療態度、有關知識、自我護理方法、經濟狀況以及飲食控制等方面,采取集體講授、發放糖尿病有關的健康知識小冊子和一對一講授的方法進行健康宣講,教育的內容有:1)運動療法的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堅持鍛煉,鍛煉開始時間為餐后1.0~1.5h,以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走、打太極等,每次持續鍛煉30~45min,達到微出汗狀態為宜,運動前盡量穿著適宜運動的棉襪和舒適的鞋子,備好充足的飲用水,并攜帶糖尿病急救卡;2)飲食宣教。根據食物模型圖指導患者學習計算各類膳食熱量,根據患者身高、體質量和每天運動量計算每日需要的熱卡,制定合適的食譜,告知患者合理搭配膳食,葷素搭配,多吃粗纖維食物,忌高糖高油高脂,戒煙戒酒;3)使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的注意事項。告訴患者遵醫囑服用降糖藥物,不能隨意減量加量或者停藥,未開啟的胰島素放于2℃~8℃的冰箱保存,忌冷凍,開啟后的胰島素放于室溫25℃以下環境存放不超過30d,選擇合適的皮下部位注射,2次注射點間隔兩橫指距離,以免引起局部硬結,影響藥物吸收,胰島素BD針頭每次注射后更換,防止皮膚感染,及針頭堵塞,加強患者心理疏導,重視血糖監測,教會患者低血糖的預防和救治。每周定期舉辦一次糖尿病健康知識的講座,采取觀察和詢問等手段,對患者的掌握程度進行分析和評價,并且告知患者可以結合自身的病情隨時向醫護人員提問,根據患者的情況解答疑難和認真指導。如果患者的年齡比較大,為了防止遺忘,可以采取一對一的健康教育手段,護理人員不斷強化健康教育的重點,告知患者不斷復述所學到的內容,以保證其可以熟練地掌握,而且協助獲得其家庭成員的支持。采取電話回訪的方法對患者出院后的情況進行教育指導以及跟蹤咨詢。
1.3觀察指標
觀察護理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情況。比較兩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餐后2h血糖(2hPG)。記錄患者護理前后的遵醫行為評分。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后的自我管理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的自我管理率為97.14%(34/3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86%(29/35)(P<0.05)。見表1。
2.2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兩組護理后的FBG、HbA1c和2hPG均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的FBG、HbA1c和2hPG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遵醫行為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的遵醫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疾病,隨著病情的發展會發生各種合并癥和多臟器功能受損,使患者出現心理上和經濟上的壓力[2]?;颊咭驗殚L期服藥和控制飲食產生的煩惱,對各種合并癥和低血糖癥狀防治方法所引起的副作用的擔憂,對合并癥的憂慮等不良心理,容易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而且患者因為內分泌紊亂,容易被激怒和出現煩躁情緒,這些都對糖尿病的控制不利[3]。因為糖尿病治療的周期比較長,而且需要服用的藥物種類比較多,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差,加上對糖尿病有關的防治知識并不十分了解,健康行為較差,導致血糖控制不良[4]。健康教育能激發以及積極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由被動的認識轉變為主動的認識,增加其接受治療的信心。并且在不斷增加對于健康知識了解和掌握程度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高患者的風險意識,增加自我效能,從而使血糖能控制在滿意的范圍內[5]。本研究結果發現,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率,降低FBG、HbA1c和2hPG,提高遵醫行為。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情況,有效控制血糖,提高遵醫行為。
參考文獻
[1] 康爍,王綿,高俊香,等.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應對方式及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04):1620.
[2] 李曉燕,公雪,張紅明,等.奧美沙坦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保護作用[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7,25(02):181185.
[3] 柴林巧,楊曉云,朱丹萍,等.新型社區藥學服務體系對高血壓和糖尿病干預效果評價[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03):247248.
[4] 林盛強,王金明.綜合健康管理模式對社區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壓、血糖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7,39(03):400402.
[5] 洪珍珍,吳捷娣,劉海輝,等.糖尿病健康教育對患者護理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7):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