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靜



【摘要】 目的:探討針對性護理對初產婦產后出血凝血功能及干預效果的影響。方法:以本院80例初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針對性護理。對比兩組產后出血,PT與PLT變化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產后2h與24h的出血量、總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兩組患者PT與PLT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結論:針對性護理可有效促進凝血,減少產后出血量,提高護理滿意度,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針對性護理;初產婦;產后出血
產后出血是產后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主要因產后宮縮乏力、軟產道損傷、胎盤殘留、凝血障礙等因素所致,當發生產后出血時產婦常會出現貧血、失血性休克等癥,一旦治療不及時,則會增加子宮切除的風險,也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1]。初產婦無分娩經驗,產后常因負面情緒、疼痛、飲食、擔心新生兒撫育問題等而出現產后出血,不利于產后恢復,因此在圍產期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來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一直是產科護理管理中的重要內容[2]。本研究探討了針對性護理對初產婦產后出血凝血功能及干預效果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80例初產婦為研究對象,所有產婦均為首次分娩,單胎足月妊娠,順利完成分娩,產后產婦與胎兒生命指標正常,且排除免疫機制障礙、產前服用過其他抗凝血藥物、伴有嚴重的妊娠期并發癥、胎兒宮內異常、產婦伴有精神障礙或溝通障礙及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根據就診順序將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1~35歲,平均(28.24±3.12)歲;孕周38~41周;平均(39.55±1.28)周;陰道分娩27例,剖宮產13例;研究組年齡22~34歲,平均(28.33±3.08)歲;孕周37~42周;平均(39.76±1.35)周;陰道分娩28例,剖宮產12例。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產前完成相關檢查、產后監測心率、血壓、體溫變化,監測產后出血量等。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針對性護理,具體為:1)心理護理:初產婦產后常因疼痛、無法適應母親角色、擔心照顧不好新生兒而伴有焦慮、抑郁,甚至情緒失控等導致宮縮不協調性產后出血,因此溝通時要言語舒緩平和,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態配合產后康復,避免因不良情緒增加出血的風險[3]。2)病情監測:產后2d內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尿量、出血量、肢體運動感覺等。指導產婦保持絕對臥床,2d后再下床簡單活動,給予針對性的運動指導。3)疼痛護理:應耐心地向產婦講解營養飲食及健康心態對產后恢復的重要性,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風險。4)產后出血護理:產后幫助患者按摩子宮,促進宮縮。鼓勵患者排空膀胱,指導患者與新生兒早接觸、早吸吮,促進宮縮以減少出血量。產后24h內嚴密觀察面色、眼瞼、皮膚顏色變化,預防急性出血及早期休克,對失血量偏高者須及時上報,必要時協助醫生進行宮腔紗條填塞[4]。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產后2h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及總出血量,并于干預前后取患者的外周靜脈血3mL,EDTA抗凝處理后,采用ACL TOP7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及配套試劑,分別利用凝固法及血細胞分析儀測定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及血小板計數(PLT)[5]。患者出院時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患者滿意度,滿分100分,90分以上計滿意;70~89分計基本滿意;70分以下計不滿意;總滿意度為滿意與基本滿意之和的占比。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初產婦產后出血情況
研究組產后2h與24h的出血量、總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干預前后凝血指標變化
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兩組患者PT與PLT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見表3。
3討論
產后出血發病突然、病情變化快,好發于產后24h內,故在產婦產后應嚴密監測產婦的面色變化及血壓、心率、脈搏等生命體征,預防產后出血。自然分娩及剖宮產分娩是臨床上的主要分娩方式,其中自然分娩的早期產后出血一般與產程異常、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有關,晚期產后出血主要與產婦情緒變化、產后疲勞有關。剖宮產早期產后出血與胎盤剝離創面大、宮縮乏力有關,晚期出血與血壓升高、子宮復舊差、產婦負面情緒有關,故根據產后出血的原因實施針對性護理對減少出血具有重要意義[6]。針對性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護理服務模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主要是針對患者的病情特點、自身情況及護理需求制定一系列干預措施,幫助患者穩定病情、改善心理狀態、減少并發癥,以促進機體快速康復[78]。本研究中研究組產后2h與24h的出血量、總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兩組患者PT與PLT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可有效促進凝血,減少產后出血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在初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盧保華,況麗.綜合護理干預預防初產婦產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05):550551,561.
[2] 周建劍.初產婦產后出血護理干預療效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28):99100.
[3] 胡亞楠.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對初產婦產后出血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04(31):1112.
[4] 何曉平.優質護理在初產婦產后出血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02):198199.
[5] 劉喜鳳.優質護理在初產婦產后出血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10):12041205.
[6] 徐影.綜合護理干預預防初產婦產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07(11):128129.
[7] 明振葉,屈曉英,田苓瑋.針對性護理在初產婦產后出血中應用的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8,24(06):10681069.
[8] 李勤.針對性護理干預模式在剖宮產術后產婦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