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赟

【摘要】 目的:對集束化護理干預應用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人工氣道患者中的干預效果進行觀察。方法:以開展集束化護理管理的30例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人工氣道患者為干預組,以30例開展常規護理的患者為對照組,比較患者護理效果。結果:對照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為13.3%(4/30),干預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為3.3%(1/30),P<0.05。干預組患者人工通氣時間平均為(7.2±2.1)d,ICU住院時間為(13.9±2.4)d,均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開展集束化護理管理能夠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發生,保證患者安全。
【關鍵詞】
集束化護理;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人工氣道
神經外科患者機體損傷較為嚴重,患者會出現呼吸障礙表現,需要建立人工氣道保持呼吸通暢。但人工氣道的建立也會給患者帶來多種風險,增加患者死亡幾率[1]。本次研究以30例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人工氣道患者為干預組,對集束化護理干預應用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人工氣道患者中的干預效果進行觀察,研究過程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60例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人工氣道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為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治療人員。干預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齡平均(62.1±5.4)歲,顱腦外傷患者11例、腦出血患者16例、顱內腫瘤患者3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平均(62.6±5.2)歲,顱腦外傷患者11例、腦出血患者15例、顱內腫瘤患者4例。所有患者治療過程中均建立人工氣道;患者既往無呼吸系統感染表現;患者/家屬知情且同意參與調查。
1.2一般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呼吸道管理,根據患者病情使用乙酰半胱氨酸、異丙托溴胺、復方異丙托溴胺、布地奈德混懸液等藥物霧化吸入;0.9%氯化鈉溶液擦拭口腔黏膜、吸痰等,病室定時開窗通風,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注意手衛生。
觀察組:對所有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對其人工氣道風險以及潛在風險進行評估,結合評估結果查找相關資料,制定護理計劃。
加強培訓:對護理人員開展相關培訓,加強護理人員對人工氣道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護理人員專業素質和防范意識。
氣道護理:保證患者氣管切開處敷料干燥、清潔。每日對切口處進行換藥,若紗布被分泌物或血液污染要及時更換;氣管插管者每日3~4次口腔護理,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患者以半臥位休息,抬高床頭30°~40°;患者吸痰前要叩擊患者背部,也可根據患者肺部感染部位行體位引流,可采用霧化的方式稀釋痰液,也可采用0.45%氯化鈉溶液氣道內持續濕化,有助于稀釋痰液,根據痰液粘稠度調整濕化頻率,保持痰液Ⅰ至Ⅱ度之間;行背心式機械輔助排痰,有利于預防及治療肺部感染;氣管切開套管選擇有聲門下吸引的套管,定時聲門下吸引,定時氣囊測壓,預防誤吸性肺炎;及時開展痰培養,并進行藥敏試驗,根據檢驗結果調整患者治療、護理方案[2]。
口腔管理:每日對患者口腔情況進行評估,加強口腔管理,根據患者口腔內pH值選擇不同的口腔護理液,關注口腔有無感染及黏膜破損等。
飲食管理:結合患者的營養狀況為患者制定營養支持方案,患者采取鼻飼的方式開展營養支持。食物選擇高蛋白質、高熱量、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每次鼻飼前予以吸痰,鼻飼后0.5h內避免翻身、吸痰等操作,鼻飼前對胃內容物殘留率進行檢查,若殘留量超過150mL則暫緩腸內營養,及時予患者使用促進胃動力藥物,預防胃潴留,預防誤吸性肺炎。
1.3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護理后肺部感染的發生率進行統計,比較患者ICU住院時間、人工通氣時間。
1.4數據統計
文中數據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t、χ2視為檢驗指標,P<0.05視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肺部感染發生率
對照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為13.3%(4/30),干預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為3.3%(1/30),P<0.05,卡方值為4.89。
2.2相關時間比較
干預組患者人工通氣時間平均為(7.2±2.1)d,ICU住院時間為(13.9±2.4)d,均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討論
集束化護理是在循證護理的基礎上開展的護理干預措施,此種方式已經廣泛應用在臨床護理中,且多應用在重癥患者的管理中,臨床實踐效果理想。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是神經外科患者維持呼吸道通暢的主要方式,但此種方式直接開放氣道,是入侵性操作,患者容易出現呼吸道干燥、呼吸系統感染表現[3]。加之重癥監護室患者病情危重,自身免疫能力低下,因此,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抵抗力較差,發生多種風險事件的幾率也更高,因此,要加強護理管理。
結果可見,對照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為13.3%,干預患者為3.3%,干預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更低。干預組患者人工通氣時間平均為(7.2±2.1)d,ICU住院時間為(13.9±2.4)d,患者人工通氣時間更短,ICU住院時間更短,證明患者康復速度更快。且住院時間縮短也為患者降低了經濟負擔,同時減少了醫療資源的浪費。對本院結果進行分析后筆者認為,在集束化護理管理開展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充分了解集束化護理管理的目的、意義以及氣道管理的相關內容,包括空氣管理、氣道濕化管理、氣囊管理、引流管理等等[4]。所有護理操作均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避免醫源性感染,增強患者在院安全性[5]。
總的來說,集束化管理應用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人工氣道患者中的管理效果理想,能夠有效避免患者肺部感染,是一種有效的護理管理方式。
參考文獻
[1] 郭鋒杰.集束化護理干預對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人工氣道患者的影響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4):139.
[2] 陳飛燕,梁小春,李蘭花.神經外科氣管切開患者應用集束化護理方案對肺部感染的預防效果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18):28972898.
[3] 魏慧瑩.探討集束化護理方案在危重癥病人人工氣道精細化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05(74):146147.
[4] 盛莉,姚建珍.集束化護理對預防神經外科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08):10731074.
[5] 羅滿霞,陳英武.集束化護理對預防神經外科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