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明

【摘要】 目的:探討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在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CTO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利用隨機抽平行方式,將本院在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所選取的34例CTO患者,分為研究組、參照組各17例。研究組經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診斷,參照組經冠狀動脈造影CAG診斷,對比兩組的診斷效果差異。結果:CTO患者左前降支CTO病變者、左回旋支CTO病變者、右冠狀動脈CTO病變者分別為18例、5例、11例。研究組和參照組錐形殘端、明顯鈣化、閉塞遠端血管良好顯影的檢出率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多排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應用于CTO診斷中的效果顯著,可為CTO患者的治療提供可靠數據參照。
【關鍵詞】
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
CTO,為元冠狀動脈完全閉塞,通過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為前向心肌梗死溶栓治療血流為0級,并且閉塞時間為3個月/3個月以上的病變。和其他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相比較,CTO病變介入治療存在較大的挑戰性,同時容易和機化血栓結構混雜,產生纖維化結構、鈣化情況[1]。CTO病變的時間更長,閉塞段內膠原成分則會更多。當前,多排CT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較高,采用多排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診斷準確率較高,本研究分別將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冠狀動脈造影應用于CTO診斷中。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通過隨機抽平行分組方法,將本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選取的34例CTO患者,分為研究組、參照組,每組均為17例。研究組男性、女性各10例、7例;年齡搜集范圍58~72歲,平均(65.4±2.2)歲。參照組男性、女性各12例、5例;年齡搜集范圍62~70歲,平均(66.6±2.4)歲。研究組和參照組病例的臨床相關資料均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加以處理,P>0.05。
納入標準:確診為CTO者、存在不同程度心絞痛表現者、遠端TIMI0級者、閉塞血管直徑為2.5/2.5mm以上者、閉塞時間為3個月/3個月以上者。
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整者、不配合檢查者。
1.2方法
研究組通過多排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檢查,選擇64排CT設備進行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掃描、三維重建。冠狀動脈成像的質量,需結合三維重建圖像、原始橫斷位圖像評判。三維重建圖像,多在分析冠狀動脈血管連續性、是否存在階梯狀偽影,以及橫斷位圖像血管邊緣是否清晰等中應用。多排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通過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分析,經最大的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MPR、高級血管分析AVA、三維容積再現SDVR、原始橫斷位圖像等,實行后期影像處理工作,從而選擇最佳的CT圖像。
參照組通過CAG檢查,使用造影系統,經Judkins方法經股動脈/橈動脈選擇CAG。然后,進行CAG圖像分析,利用GE子AW 4.6軟件,對病例的冠狀動脈管腔狹窄程度實行測量。
1.3觀察項目
觀察CTO患者血管病變及兩組檢出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的臨床數據,均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20.0。CTO患者血管病變情況、兩組檢出情況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對比數據為P<0.05時,能夠判定存在統計學的意義。
2結果
2.1CTO患者血管病變方面的分析
34例CTO患者血管病變情況如表1所示。
2.2研究組和參照組患者在檢出情況方面的對比
兩組在錐形殘端、明顯鈣化、閉塞遠端血管良好顯影檢出情況相比較,差異性均突出,P<0.05,如表2所示。
3討論
CTO病變在多排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中表現為局部管腔內造影劑充盈不足,遠端血管側肢循環造影劑為充盈狀態[2]。為保證CTO病變診斷結果的準確性,需實行橫斷面、曲面重建、血管管腔截面圖像。本文采用多排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診斷CTO,對其病變解剖情況進行評估,如:錐形殘端、明顯鈣化、閉塞遠端血管良好顯影等。可采用多排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重建方法評價,以此為患者的治療方案提供有利數據參照[3]。相關研究人員表示,血管閉塞的時間更長,閉塞段就會延長,閉塞頭段為非錐形,并且閉塞段鈣化情況比較嚴重,容易發生閉塞段橋側肢、閉塞血管扭曲、冠狀動脈開口閉塞,以及閉塞段近端分支、多支病變等狀況。需要注意的是,采用CAG診斷CTO患者,在影像學特征分析方面有一定的局限,不能明確閉塞段病變性質、血管走向、遠端血管等情況[4]。但是,合理運用CT多排冠狀動脈血管成像,能夠獲得CT鈣化積分、冠狀動脈成像等數據,以此評判CTO患者管腔狹窄的嚴重程度,明確冠狀動脈斑塊性質、管腔、管壁等狀況。CAG診斷、多排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診斷相比較,后者在閉塞段鈣化診斷準確性、敏感性方面的優勢較強,并能利用鈣化位置CT值、閉塞段鈣化位置、關閉鈣化情況等,客觀評判閉塞段鈣化程度。而應用CAG會受到成像時間、閉塞遠端血管不足等因素影響,無法明確閉塞的長度。而借助多排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的作用,可經遠端血管側支循環情況,確定閉塞段遠端血管、閉塞血管長度等信息[5]。
參考文獻
[1] 崔松,陳亞磊,王瑞,等.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對慢性完全閉塞病變患者介入治療的預測價值[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7,25(06):331336.
[2] 黃澤涵,張斌,廖洪濤,等.GuidezillaTM延長導管在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反向控制性前向與逆向內膜下尋徑技術中的應用[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8,153(04):4449.
[3] 宗雪梅,孫鴻彬,李兵強.“球囊擠壓”術在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中應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8,10(03):352354.
[4] 傅宴,周小歐,趙榆華,等.320排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在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02):9295.
[5] 栗佳男,董薇,賀毅,等.ceCMR與PET評價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患者心肌活性的對比研究[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7,9(10):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