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敏 許美艷


【摘要】 目的:研究急救護理學綜合實訓教學中OSCE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三級甲等醫院,與連云港市中醫藥職業學校合作護理臨床合作班的45名全日制護理專科學生作為基礎資料,根據學生入學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20名學生)與觀察組(25名學生);對照組采用常規急診護理學科考核模式,觀察組采用OSCE模式。比較兩組教學效果。結果:干預后觀察組的核心能力得分為(201.26±7.52)分,高于對照組的(172.50±6.08)分(P<0.05);觀察組受試者對OSCE模式認可度的評分為(92.02±3.40)分,對照組受試者對OSCE模式認可度的評分為(81.30±3.17)分(P<0.05)。結論:將OSCE模式引入到急救護理學綜合實訓教學中,能夠提高護生的核心能力且該模式能夠獲得護生較高的認可度。
【關鍵詞】
OSCE模式;急救護理學綜合實訓;常規教學
在醫院各科室的醫護工作中急診科是較為繁忙的一線服務窗口,科室所收治的患者一般病情較急或者是病情較為危重,而急診科所收治的患者數量也較多。由此,對急救護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急診科護士是否具有較高的護理核心能力則是急救護理質量高低的直接影響因素。在常規的急救護理學教學中,護士多存在基礎理論知識缺乏以及實驗室檢查能力不足的現象,或者是無法將學校所學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從而無法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急救護理服務[1]。為提高護士的急救護理實踐能力,實施綜合實訓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為提高教學的效果實施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則是必要性內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三級甲等醫院,與連云港市中醫藥職業學校合作護理臨床合作班的45名全日制護理專科學生作為基礎資料,所有學生全部為女生,年齡19~21歲。根據學生入學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20名學生)與觀察組(25名學生)。學生基本信息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本院常規急診護理學科考核方案,即各科完成統一規定的專科理論和護理技能考核項目。
觀察組采用OSCE方案進行出科考核:首先,成立OSCE小組。OSCE小組包括以護理部為核心的組織協調小組和以急診科為單位的考核實施小組。組織協調小組主要負責標準化病例設計、標準化患者培訓、考核站點設置、OSCE考核質量控制等。考核實施小組具體負責本急診專科NSC設計、SP培訓、OSCE方案實施與考核等。其次,收集編制標準化病例。所有的案例均來自于臨床真實的案例,主要由急診常見7大病種如,急性冠脈綜合征、呼吸衰竭、休克、腦卒中、顱腦外傷、多發傷、中毒。再次,標準化患者培訓。按照可行性、便利性及經濟性原則,由考核老師扮演標準化患者,對其進行標準化培訓。此外,設置OSCE考站。依據“中國注冊護士核心能力框架”及“急救護理學教學大綱”要求,以提升合作班護生核心能力設置病例分析、急診分診、急診搶救、意外處理4個考站。
1.3觀察指標
根據兩組護生核心能力得分、對OSCE模式的認可度來進行評價。護生核心能力以中國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來進行評價,該表有58項條目,總分位于0~232分;其中,總分少于116分為低能力,得分越高表示護生核心能力越強。受試者對OSCE模式的認可度采用問卷收集,護生自行打分,分數越高表示認可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生核心能力得分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核心能力得分均較低(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核心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受試者對OSCE模式的認可度
觀察組受試者對OSCE模式認可度的評分為(92.02±3.40)分,對照組受試者對OSCE模式認可度的評分為(81.30±3.17)分(P<0.05),見表2。
3討論
急診科一般具有病人較多、病情較急或嚴重、患者護理需求量大且質量要求較高的特點。由此,要求急診科護士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以此來支持急診醫療活動的開展并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2]。但是,急診科高素質護理人才緊缺一直是眾多醫院急診科護理服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瓶頸問題之一,為進一步促進急診科護理服務質量與基礎護理學研究理論的發展,必須加大對專業護理人才的培養。但是,傳統的教學與考核模式難以全面提升急救護理的學習效果,不利于具有高實踐能力的護理人員培養。
為進一步強化對急救護生的培養效果,必須采取更為科學合理且高效的教學與考核方式。為此,在急救護理學綜合實訓教學中將OSCE應用其中得到了越來越普遍的認可。OSCE模式并非一種具體的考試方法,在實踐應用中表現為一種有組織、客觀的以及有序的考試框架,但是考試內容不具有固定性[3]。OSCE模式的核心是以操作為基礎的檢測,強調了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重點強化臨床交流、管理以及對評判性思維的訓練等[4]。通過實施OSCE模式有利于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急救護理綜合實訓技能[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核心能力得分為(201.26±7.52)分,觀察組受試者對OSCE模式認可度的評分為(92.02±3.40)分,上述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所以,將OSCE模式引入到急救護理學綜合實訓教學中,能夠提高護生的核心能力且該模式能夠獲得護生較高的認可度。
參考文獻
[1] 魏芳,鄭為華,羅桂霞,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理綜合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7):105107.
[2] 馬瓊,趙冬艷.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全科護理,2019,17(09):11321133.
[3] 黃培雯,崔香淑.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理教學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8,45(13):24912496.
[4] 郭琳,高玲,劉薇薇.CBL教學法與OSCE相結合對于本科護生在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7,11(12):10141015.
[5] 何梅香,顧曉菊,韓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核在評價新生兒科護士臨床急救能力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0):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