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霞 王霞


【摘要】 目的:分析基層醫院護理人員涉及的護理安全問題,分析安全管理對策。方法:在2017年10月,制定護理安全管理對策。對比改進前2017年1月至9月,2018年1月至9月對象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同時在改進前2017年11月、2018年8月,對34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過去1周不安全事件發生情況。結果:改進后護理不良事件合計發生率低于改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改進后,針刺傷、多次穿刺、不規范的洗手、不嚴格按照要求穿戴口罩以及手套、患者及其家屬不安全行為發生率低于改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基層醫院護理人員涉及的護理安全問題較多,不僅影響自身的安全,還影響患者及其家屬的安全,制定改進對策,可以減少不安全事件。
【關鍵詞】
基層醫院;護理;護理安全;職業保護
基層醫院護理人員來源比較復雜,綜合護理能力相對較低,對護理安全不夠重視。為進一步提升護理安全,醫院嘗試進行護理管理質量改進,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每年接待門診患者3000~4000例次,住院患者200~300例次。共有護士34名,均為女性,年齡(27.3±1.4)歲。
1.2方法
1.2.1改進前改進前,常規的護理質量管理,對于基層護理人員的護理安全管理,主要是傳染病的職業保護,對于確認的傳染病的對象,需要由經過培訓的護士進行護理,若接觸血液傳染病對象,出現穿刺傷,需要啟動預案處理。所有護士每年都會定期體檢,進行傳染病的篩查。日常護理過程中,要求護士做好自身的保護,堅持佩戴手套、口罩進行操作。對于新入職護士,需要進行培訓后再進行臨床操作。
1.2.2改進后在2017年10月,制定護理安全管理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護士人員涉及的護理安全問題:①主要表現,常見的問題是穿刺傷,藥物導致的生物學化學損傷,護理過程中導致的意外傷害;②主要原因,護士對護理安全重視不足,一方面個人不按照要求進行規范操作,不佩戴防護設備,一方面對患者及其家屬安全教育不足。
2)改進對策:①需要進行輪動培訓,提升護士的安全管理意識,由護士長進行培訓[1];②需要進一步規范安全管理操作。首先嚴格按照要求佩戴手套、口罩等防護設備,不能因為沒有人監督、沒有侵入型操作,便不佩戴防護設備,許多傳染病都可以經過呼吸道傳染。在藥物配置時,需要特別注意自我防護,避免出現吸入、接觸過多的藥物。再次,在接觸發熱等可疑的患者時,需要特別注意防護,嚴格按照標準洗手,才能再接觸其他患者。最后,需要規范處理醫療廢品,醫療廢品需要集中處理,分類回收包裝、銳器等廢品;③定期更換防護設備,必要時佩戴雙層手套,手套的使用有次數限制;④對每一位入院的患者及其家屬都需要進行安全教育,包括自我保護、避免接觸可疑的感染者、自行洗手、預防跌倒、避免在室內奔跑等。
1.3觀察指標
改進前2017年1月至9月,2018年1月至9月對象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同時在改進前2017年11月、2018年8月,對34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過去1周不安全事件發生情況,包括針刺傷、多次穿刺、不規范的洗手、不嚴格按照要求穿戴口罩以及手套、患者及其家屬不安全行為。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不安全事件發生情況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改進后護理不良事件合計發生率低于改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不安全事件
改進后,針刺傷、多次穿刺、不規范的洗手、??? 不嚴格按照要求穿戴口罩以及手套、患者及其家屬不安全行為發生率低于改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基層醫院護理人員涉及的護理安全問題比較復雜,護理不良事件是重要的表現,直接反映護理安全管理質量。研究中,改進前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達到1.65%,主要為護理內容遺漏、醫源性傷害等,這些不良事件威脅患者及其家屬的安全,也影響護士自身的安全[2]。如污染性針刺可能會導致護士感染。單純依靠護理不良事件記錄僅僅能表示一部分,如針刺傷絕大多數未能被上報。為此醫院還進行預調查,結果顯示在改進前1周內護士普遍表示有多次穿刺、不規范洗手等不安全事件[3]。許多護士表示在接待患者及其家屬發現不安全的行為,如在患病期間仍然偷偷吸煙、隨意的走動等。
為此醫院嘗試制定了針對性的改進對策,改進后護理不良事件合計發生率低于改進前,與此同時,護士反映針刺傷、多次穿刺、不規范的洗手、不嚴格按照要求穿戴口罩以及手套、患者及其家屬不安全行為明顯減少(P<0.05)。提示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明顯上升。這些不良事件、不安全事件的減少,有效地保證了患者及其家屬、護士自身的安全。如針刺傷的減少降低了針刺感染發生風險,多次穿刺減少有助于減輕皮膚損傷,有助于減少醫患糾紛。
對于基層醫院而言,管理條件有限,需要制定相對簡單的安全管理流程,如入院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口頭宣教、粘貼宣傳單,這些細節方面的改進往往能起到較好的效果[4]。此外,還需要調動護士能動性,重視培養科室安全管理文化,重視開展“品管圈”等相關的護理質量改進活動,推動護士進行自發的質量改進,這對于建設安全護理科室文化有重要意義。
總之,基層醫院護理人員涉及的護理安全問題較多,不僅影響自身的安全,還影響患者及其家屬的安全,制定改進對策,可以減少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艾華,王淑秀,董薔,等.護士長風險管理能力培訓課程需求調查[J].護理研究,2017,31(16):19671971.
[2] 王彩霞,馬秀娟.臨床護士針刺傷的預防及處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8):219,223.
[3] 李瑋瑋,錢湘云,王美蘭,等.年輕護士化療防護認知調查[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02(07):125128.
[4] 劉俊俐,張貴清,萬素英,等.病區“無縫隙”護理管理組織模式在優質護理質量控制中的應用與探討[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1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