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昆侖
朋友圈里,“曬”跑步路線、跑步數據的人越來越多,“曬”美食的越來越少;早晨小區和街道上總能看到戴著耳機的跑步者。跑步如此火爆,是因為它具有很多運動沒有的優勢,如門檻低、花費少、場地不受限、簡單易操作等。但作為一名經常給患者換關節的骨科醫生,河南省中醫院骨關節科主任醫師王上增卻不建議每個人都參與這種運動。
軟骨損傷不可逆
“通過跑步來減肥,本質上是一個通過挑戰并超越身體極限從而使身體發生改變的過程。”王上增說,所有挑戰和超越機體承受能力的運動,都會不同程度地損傷身體的某個或某些部位。只不過,有些損傷是暫時的、可逆的,如健身房舉鐵暫時會損傷肱二頭肌(大臂肌肉),肌肉恢復以后獲得更粗的臂圍,這種損傷是可逆的。而有些損傷卻是不可逆的,甚至暫時不會被察覺到,如超過承受能力的運動對膝關節面軟骨的反復磨損,這種損傷就是不可逆的。
軟骨可以看作骨頭跟骨頭之間的一層緩沖墊,以減少骨頭之間的摩擦和震動。王上增介紹,關節軟骨如薄薄的冰層一樣光滑脆弱。從解剖學上來說,軟骨沒有血管和神經,這意味著關節軟骨只能靠關節液來攝取營養,一旦受損,自我修復能力非常差,并且即使軟骨受到嚴重損傷時,人體也不會感覺到疼痛,不會停止做出損傷軟骨的行為。
臨床上,有些患者因膝蓋疼痛到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軟骨被磨損得一干二凈,露出了軟骨下面的骨頭,因為骨頭上的神經被刺激,才引起了疼痛。到了這個時候,通常只能通過手術的方式來治療。
跑步并不適合每個人
王上增說,盡管跑步是最平民化的運動,但并不適合所有的人。準確地說,有一部分群體不適合長期跑步,如肥胖者(BMI越高,跑步存在的風險越大)、膝關節有內翻(O形腿)或外翻(X形腿)畸形、既往有過膝關節韌帶或半月板等重要結構損傷者、年老者、有關節炎家族史的女性等。
王上增建議,如果想通過運動減肥,可以將跑步替換為別的安全運動,如游泳、空蹬自行車。如果真心熱愛跑步,每天跑步也不要超過7000步,時間不超過1小時,給軟骨一點兒“喘息”和自我修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