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多明
針灸主要由針法和灸法兩部分組成,針法是把針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對人體的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而灸法則是利用提前制作好的灸炷或灸草,在人體表面的穴位上進行相應的燒灼,利用熱刺激穴位達到治療疾病或者預防疾病的目的。在利用針灸治療時,要注重針灸的禁忌事項及注意事項,才能使治療效果達到最佳。
針灸的禁忌人群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比正常人的血糖水平要高,傷口愈合能力較差,即便出現小的傷口,也難以愈合。而且,若糖尿病患者不注意處理針口或者控制飲食,會增加針口感染的風險。
◆凝血功能異常者 ?如血友病患者或者因服用阿司匹林藥物導致自身凝血功能異常者,采用針灸方式治療會出現針眼處難以凝血,導致血流不止的情況發生。因此,上述患者不宜采取針灸治療的方式。
◆其他禁忌證 ?在高血壓、心臟病、女性月經不調、孕婦胎位矯正方面,針灸都有著優異的成效,這些病癥可以選擇針灸治療。但孕婦的其他疾病不宜選擇針灸方式進行治療,因為孕期是特殊時期,采用針灸治療可能會導致孕婦流產。
另外,高危高血壓患者和不穩定型的心絞痛患者也不宜采用針灸方式治療,針灸治療可能引起患者心肌缺血,威脅到患者生命。
極度疲勞時不宜針灸
針灸前患者在針灸前應保持心情舒暢、不疲勞,這樣針灸治療的安全系數才高。
如果患者在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酒后或者體質極度虛弱的情況下進行針灸治療,存在著一定的醫療隱患,會對患者產生生命威脅。
為了保證針灸的有效實施,患者應穿寬松方便的衣服,能將針灸穴位所在的部位充分暴露,又不至于讓身體的其他部位暴露。
如果在針灸過程中出現了惡心欲嘔、面無血色、出冷汗、心慌氣短等癥狀,患者要及時告知醫師,避免出現嚴重的后果。
患者在進行艾灸的過程中如果出現燙傷的情況,應根據水泡的大小應采取相應的措施。若水泡大于黃豆粒,則需要去醫院進行治療;反之則不需醫治,讓水泡自行消除即可。
針灸后針后患者可以用力按壓針口3分鐘~5分鐘,以避免出血。起針部位的皮下瘀青會在之后一段時間內自行消失。
部分敏感體質患者,會在針灸中感受到觸電感、癢、微痛、涼、熱、抽搐、麻等,這些感覺在針灸后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患者不必擔心,經休息后,上述感覺會自行消失。
在針灸過后的兩個小時內,針孔處不能接觸水。另外,實施火針點刺、耳穴割治、三棱針挑刺等方式治療的患者,針孔處在兩天之內不接觸水,可有效避免感染的發生。
患者在進行針灸治療后,不宜吃生冷辛辣的食物,而在針灸當天也不宜洗澡,避免出現不適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