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平 孫瑩
[摘要] 目的 探討對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選擇超聲方法進行疾病診斷的臨床價值。 方法 方便選擇于2016年5月—2018年11月該院收治的96例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作為實驗對象;臨床分別選擇超聲方法、CT方法以及超聲+CT方法完成疾病診斷,并且以病理診斷結果作為參考,對比3種方法診斷結果。結果 對所有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實施病理診斷,表現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以及髓樣癌患者例數分別為86例、2例以及8例。超聲+CT組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診斷準確率高于超聲組以及CT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于96例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超聲診斷異常的患者59例,其中結節形態表現不規則,縱橫比不小于1,呈現出邊緣毛刺征的情況,同附近組織呈現出的邊界不清晰患者共計46例;表現出形態規則,同附近組織呈現出清晰邊界的患者13例;對于96例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CT檢查異常的患者71例、形態表現不規則患者46例,其中表現出蟹腳樣改變、邊緣毛刺征以及邊界清晰的患者例數分別為27例、13例以及6例。結節鄰近呈現出甲狀腺包膜中段的患者38例。結節內表現出鈣化病灶的患者50例,主要呈現出顆粒狀特點,部分呈現出斑塊狀特點。結論 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在接受診斷期間,超聲+CT方法的有效應用,對于疾病診斷準確率的提高表現出顯著效果,最終對于甲狀腺癌疾病治療方案的早期研究以及應用奠定基礎。
[關鍵詞] 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癌;超聲診斷;CT
[中圖分類號] R445.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11(a)-0166-03
Evaluation of Ultrasonic Diagnostic Value of Nodular Goiter with Thyroid Carcinoma
WU Dong-ping, SUN Ying
Hubei 672n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nodular goiter associated with thyroid cancer.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ed 96 patients with nodular thyroid tumors with thyroid cancer collected from May 2016 to Nov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The clinical diagnosis was performed by ultrasound, CT and ultrasound + CT.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were used as a reference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the three methods. Results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with nodular goiter associated with thyroid cancer, showing papillary carcinoma and follicles medullary carcinoma, 86 cases, 2 cases and 8 cases, and .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ultrasound + CT group with thyroid canc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ltrasound group and CT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96 cases Nodular goiter associated with thyroid cancer, 59 patients with abnormal ultrasound diagnosis, in which the nodule morphology was irregular, the aspect ratio was not less than 1, showing the appearance of marginal burr, and the boundary presented by the nearby tissue was not clear. A total of 46 patients; showed morphological rules, 13 patients with clear boundaries with nearby tissues; 96 patients with nodular thyroid disease with thyroid cancer, 71 patients with abnormal CT findings, irregular morphology patients 46 case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ho showed crab-like changes, marginal burr signs, and clear borders were 27 cases, 13 cases and 6 cases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38 patients with nodules in the middle of the thyroid capsule. There were 50 patients with calcified lesions in the nodules, which mainly showed gran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some showed plaque-like characteristics.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 CT method in patients with nodular goiter associated with thyroid cancer during the diagnosi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ccuracy of disease diagnosis, and finally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arl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reatment plans for thyroid cancer diseases.
[Key words] Nodular goiter; Thyroid cancer; Ultrasound diagnosis; CT
同屬甲狀腺疾病之一,結節性甲狀腺囊腫以及甲狀腺癌疾病均表現出較高的發病率。對于兩種疾病在臨床治療期間,在治療方案研究方面存在差異性,但是在影像學方面,二者表現出重疊現象[1]。臨床針對甲狀腺病結節病變患者在實施影像學診斷期間,以超聲方法以及CT方法的應用作為主要,其對于甲狀腺結節大小、位置以及結節內鈣化可以有效明確,但是在診斷結果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必要確定最佳方法展開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疾病診斷[2]。該次研究方便選擇于2016年5月—2018年11月收集的96例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針對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明確最佳診斷方法,以此說明超聲診斷+CT診斷應用可行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該院收治的96例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作為實驗對象;男28例,女68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5~72歲,平均年齡為(40.19±5.29)歲;所有患者均因表現出頸部粗大、頸部結節以及頸部不適癥狀選擇就診。臨床分別選擇超聲方法、CT方法以及超聲+CT方法完成疾病診斷,控制檢查間隔時間在7 d以內。將伴有甲狀腺炎癥以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其他類型甲狀腺疾病的患者排除;將影像學資料表現不完整患者排除。該次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完成知情同意書簽署。
1.2 ?方法
對于入院后的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臨床分別選擇超聲方法、CT方法以及超聲+CT方法完成疾病診斷,具體如下。
1.2.1 ?對患者實施超聲檢查 ?主要選擇超聲診斷儀完成診斷,調整5~12 MHz的探頭頻率。協助患者進行仰臥位采取,將患者頸部墊高,保持頭部輕微后仰,將肩部充分暴露,在甲狀腺軟骨下方安置探頭,之后展開縱斷面檢查操作以及橫斷面檢查操作,就患者的結節形態、囊腫情況、回聲、邊界、血流、聲暈、淋巴結腫大以及鈣化情況等[3]。
1.2.2 ?對患者實施CT檢查 ?主要選擇螺旋CT掃描儀完成,于患者的聲帶水平位置展開掃描,直至患者胸廓位置。之后合理進行掃描參數的調整,分別控制電流150 mAs、電壓120 kV、螺距1.0以及層厚3 mm。完成平掃后,準備60 mL碘海醇注入患者肘靜脈,期間控制3 mL/s注射速率,完成注射后,保持25 s以及65 s延遲后,對患者展開動脈期掃描以及靜脈期掃描。就病灶形態、大小、鈣化情況、密度以及淋巴結腫大情況加以觀察。完成診斷后,對于獲得圖像,安排兩名影像學醫師(經驗豐富)展開影像分析[4]。
1.3 ?血流分級
0級:結節附近未呈現出血流信號的現象;Ⅰ級:結節附近呈現出少許血流信號的現象;Ⅱ級:結節內部以及附近呈現出血流信號的現象,但是范圍在50%以下;Ⅲ級:結節內部以及附近呈現出大量血流信號的現象,但是范圍不小于50%[5]。
1.4 ?統計方法
數據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百分比(%)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x±s)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診斷準確率對比
對所有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實施病理診斷,表現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以及髓樣癌患者例數分別為86例、2例以及8例。超聲+CT組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診斷準確率(90.63%)高于超聲組(61.46%)以及CT組(73.96%)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影像學表現分析
2.2.1 ?超聲表現分析 對于96例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超聲診斷異常的患者59例,其中結節形態表現不規則,縱橫比不小于1,呈現出邊緣毛刺征的情況,同附近組織呈現出的邊界不清晰患者共計46例;表現出形態規則,同附近組織呈現出清晰邊界的患者13例。呈現出結節回聲減低并且表現不均勻的患者49例,結節內部表現出囊實性改變的患者10例。結界內部表現出鈣化病灶的患者38例,表現出砂粒狀,呈現出分布不均的特點;對患者實施CDFI檢查發現,將Ⅱ~Ⅲ級血流作為主要的患者49例,表現出豐富的血流信號;屬于0級或者Ⅰ級血流的患者10例。表現出鎖骨位置以及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26例。
2.2.2 ?CT表現分析 對于96例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CT檢查異常的患者71例、形態表現不規則患者46例,其中表現出蟹腳樣改變、邊緣毛刺征以及邊界清晰的患者例數分別為27例、13例以及6例。結節鄰近呈現出甲狀腺包膜中段的患者38例。結節內表現出鈣化病灶的患者50例,主要呈現出顆粒狀特點,部分呈現出斑塊狀特點。對患者實施CT平掃,表現出低密度結節的患者16例;對患者實施CT平掃,表現出清晰邊界的患者55例,對患者實施增強掃描后,表現出均勻性強化的特點,病灶同正常甲狀腺組織密度差表現出一定程度降低,邊界表現不清晰。表現出鎖骨位置以及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22例。
3 ?討論
臨床針對結節性甲狀腺腫以及甲狀腺癌患者在研究治療方案期間,存在一定差異性。對于前者,表現出較高的復發率,部分患者需要通過病理檢查,確定呈現出惡性病變的情況后,采取手術方法進行治療[6];對于后者,臨床主要選擇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完成手術后需要配合展開內分泌治療,以改善患者疾病預后。對此為了使得此類患者的疾病療效顯著提升,確定有效方法展開病癥診斷表現出顯著價值。
針對結節性甲狀腺腫以及甲狀腺癌患者在實施影像學診斷期間,超聲診斷方法以及CT診斷方法獲得廣泛應用,其均呈現出可重復以及無創的特點。具體針對甲狀腺結節性疾病患者在診斷期間,以超聲方法作為主要,其針對淋巴結轉移情況以及病灶數目表現出較高的敏感性[7]。對于結節性甲狀腺囊腫伴有甲狀腺超聲圖像加以分析,呈現出不規則的甲狀腺結節特點,縱橫比不小于1,呈現出不規則邊界。但是在最終診斷準確率方面,仍然表現較低,分析此種結果的原因為:①超聲醫師在進行疾病掃查期間,未針對多發性結節展開;②表現出相似的疾病超聲影像學,較易呈現出誤診的現象;③部分甲狀腺癌表現出較小的病灶,同附近組織呈現出的界限不清晰,表現出較高的漏診率。此外,對患者實施CT診斷,在影像學表現方面也具有一定特征。但是最終在獲得的診斷準確率方面,仍然欠缺理想,分析同應用對比劑以及影像學醫師表現出較低專業素質密切相關。
在此種情形下,針對結節性甲狀腺腫以及甲狀腺癌患者在診斷期間,提倡將二者充分結合,其中CT的應用,對于甲狀腺結節同附近組織表現出的相關性可以充分明確;超聲的應用,對于鈣化結節內部表現出的結節形態、分布情況、血流情況以及縱橫比可以有效明確。所有二者的結合,對于合并癥診斷準確率的提高可以獲得顯著效果,觀察該次研究結果,對所有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實施病理診斷,表現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以及髓樣癌患者例數分別為86例、2例以及8例。超聲+CT組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診斷準確率(90.63%)高于超聲組(61.46%)以及CT組(73.96%)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羅來月[8]在《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甲狀腺腫塊診斷鑒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一文中表現出一致研究結論,此文中超聲+CT準確率達到了95.23%,同該次結果相似,可充分證明上述結論。
綜上所述,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患者在接受診斷期間,超聲+CT方法的有效應用,對于疾病診斷準確率的提高表現出顯著效果,最終對于甲狀腺癌疾病治療方案的早期研究以及應用奠定基礎,促進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癌的預后改善。
[參考文獻]
[1] ?王明輝,馬英路,崔廣和,等.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和超聲彈性成像及超聲造影對甲狀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8,34(1):9-13.
[2] ?劉明標,傅曉琴,郭威,等.多層螺旋CT檢查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33):114-116.
[3] ?馮進江,劉新苑.不同年齡結節性甲狀腺腫合并甲狀腺癌患者甲狀腺超聲特征對比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 27(5):1455-1457.
[4] ?孔凡萍,吳意赟,曹仕兵.TI-RADS 4類甲狀腺良性結節的超聲聲像圖特征與病理特征分析[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8,25(5):559-564.
[5] ?章小華,許年鳳.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在結節性甲狀腺腫合并甲狀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8,47(9):1056-1059.
[6] ?李濤.甲狀腺腫塊彩色多普勒超聲與病理診斷結果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8,25(S1):36-37.
[7] ?廖月.彩超檢查在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和微小結節性甲狀腺腫診斷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7):106-107.
[8] ?羅來月.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甲狀腺腫塊診斷鑒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10):1391-1392.
(收稿日期:201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