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界集中心小學 施元婷
在小學時期加強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下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優秀品質的新型人才,不僅要求學生要具備豐富的知識涵養,更是應該具有創新意識與文明素質,具有正直善良的品質。因此,在小學時期加強學生的思想觀念教育,屬于從學生的孩童時代進行教育,在學生的思想懵懂期進行引導,有助于為社會培養正能量的人才。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打破傳統的課堂模式,采用新型的生活化教育手段,使小學生在一個個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中提升理解能力,增強代入感,從而更好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同時也沒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成熟的價值觀念,因此當前小學教育依然是我國教育工作中的主要難題。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小學教育中的重點內容,主要是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從小培養學生好的品質。
當前我國小學道德教育相對枯燥,教師在課堂上多是采用平淡的口述式教學,長久下來,導致學生對于道德相關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甚至產生了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必須結合新型的教學技術手段,如建立生活化的情景模式,使學生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教學所包含的內容,同時活躍課堂的氣氛。生活情景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環境、日常生活,找到切入點,讓學生進行模擬演練,學生可以在模擬的過程中找到共鳴,增強代入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的法治體系,對我國的民族精神也深有感觸。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時,教師要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對教材內容展開調查。
初學階段的學習內容都較為基礎,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比較固定的教材,但是知識點較為死板,主要都是理論知識,需要教師進行轉化與引導,利用實際的案例豐富課程資源,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如在學習《幸福的港灣》中《感恩父母》這一課時,很多小學生對于父母都有著濃濃的依賴之情,但是并不懂什么是感恩,以及為什么要感恩等,因此教師可以布置主題,如“當你生病時,父母怎么樣照顧你”,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在自己扮演的時候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從而更了解父母對兒女的愛,樹立起一個要孝敬父母的正確的價值觀念。
教師在旁觀看的同時,需要給出指導性的意見與建議,從而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進入角色,并對角色深入了解,使學生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創編演繹內容,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一個提高。
教育與生活息息相關,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時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小事,從而在一件件小事中增強學生的品質,使學生更加了解教材中所要表達的內容。
如在進行蘇教版《我是中國人》中的《我和我的祖國》這一課時學習,學生年紀小,不了解我國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因此教師應當結合教材的內容,根據中華民族騰飛的表現的主題進行教導,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我國早期戰爭時期的景象、改革開放后的景象、發展中的圖片、逐漸富強的景象等,通過時間順序逐一向學生展現,沖擊學生的思想,使學生深刻地明白今天與以往生活的巨大差距,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該好好珍惜。同時,應當播放為了我國富強繁榮而做出了重大犧牲的革命家們的事跡,對學生們進行精神上的洗禮。教師應當適當地給出引導,如講述我國在進行抗日戰爭時期時,我們的紅軍戰士在吃穿住行上的困難,并且向一些同學進行提問,如日常生活中家里都吃些什么,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生活與紅軍戰士們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更加切實地感受到那段艱苦頑強的崢嶸歲月,從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且從小埋下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同時,讓學生觀察生活,如可以讓學生們收集當前覺得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方便的地方等,例如“支付寶付款”“智能買單”等,使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從而在細節處了解到我國今天所取得的輝煌,同時應當使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這些小事在課堂上進行交流,不僅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更是可以從學生的小學階段樹立民族自信心。教師針對課堂的實際情況適當地拋出話題,引導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討論之中,從中獲得學習認知和學習體驗,豐富自身情感,提升道德與法制建設的質量。
當前我國社會水平不斷提升,科技水平不斷進步,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增多,小學生也是如此。當前小學生成長的環境相對復雜,電視、手機、互聯網等的使用對于小學生的成長影響較大,小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已經不再局限于教師和家長,而是有了自己接觸外界的條件和平臺。因此,如果沒有及時有效地進行引導,當前社會上的一些負面的信息可能會為孩子樹立一個不正確的榜樣,不利于小學生健康品質的養成。因此,為了保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應當結合生活化的要求,根據當前社會上的時事動態進行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時事動態是指發生在我們身邊、當前人們比較關注的事情,對于整個社會風氣也有影響。因此教師應當結合教材上的內容,選擇主題相近、適當的時事熱點作為案例在課堂上進行講述,用真人真事提升學生的代入感。
當前教師應當注重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進行教育手段的創新,使用生活化教學的手段,提升小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理解能力,同時帶動小學生觀察生活細節,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