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軍 張 晗
一所學校是否有發展潛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無嚴格規范的管理。管理到位了,必然會使學校發展如虎添翼,迎來勃勃生機。四川老年大學成立于1985 年,現開設8 個學系、43 個專業、245 個教學班,在校學員1.3 萬余人次。學校堅持以規范的教學管理保障一流的教學質量和優質的管理服務,滿足了老年學員增知識、學技能、求健康、交朋友、有快樂的多樣化需求,充分發揮了省級老年大學的示范引領作用。在此,筆者摘選了四川老年大學在管理工作中較有特色的部分與同行分享。
堅持以名師辦名校、以人才強管理,在教師和教學輔助人員引進及管理工作中明確招聘條件,提高準入門檻,強化日常培訓,努力打造一流的師資和管理隊伍,為規范教學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提高準入門檻,把好教師入口關。學校現有96 名教師,主要采取推薦、自薦、公開招聘等形式引進,他們中有川大、川師大等高校的名師,有各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有名校畢業的優秀大學生,更有從海外歸來的專家學者。學校教務科首先對應聘者進行面試,面試通過后舉辦公開講座進行試講,試講通過者納入學校教師資源庫,確保聘任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符合學校要求。
理順管理體制,加強一線工作力量。學校實行校、系、班三級管理體制,全校18 名在編職工定崗定責,實行工作月報制并強化督查督辦。同時為解決在編人員少,學員人數多帶來的管理難度大等問題,學校于2009 年成立了銀齡助教志愿者服務團,通過志愿者形式招募班(系)主任45 名,具體負責一線教學班級的管理和保障工作。2013 年該服務團被四川省精神文明辦表彰為“雷鋒式的志愿者組織”。
強化日常培訓,增強規范服務本領。每學期邀請老年教育專家學者、三甲醫院醫生護師、律所執業律師、消防隊指戰員等舉辦2 至3 次專題講座,向全體職工和系、班主任講解老年大學班級管理、老年人急救、老年人權益保護、校園消防安全等知識和技能,提高全體職工規范管理、急救處置、火災防范和消防疏散能力,增強了服務本領。
始終把規范課堂教學作為規范教學管理的中心,采取規范教學評價、加強教學巡查等措施,精細化管理課堂教學,全力保障課堂教學的科學規范和優質高效,努力提升教學效果。
實行跟班管理,優化教學服務。每個班級均安排一位班主任每節課全程跟班,督促教師按照教學大綱開展課堂教學,廣泛聽取學員意見建議并向教師反饋改進;協助教師調試教學設備,幫助學員解決學習中遇到的一般性問題;協調學員之間、師生之間的矛盾,維護良好的課堂秩序,第一時間處理學員突發疾病等緊急情況,有力保證了班級教學按計劃順利完成。
評教評管評學,規范課堂教學。建立了“評教評管評學”制度,每期開學時給所有教學班級印發課堂教學日志,將每堂課的教學情況從教師授課、班級管理、學員聽課三個方面細化為19 項考核指標,每個指標分為好、較好、一般三個等級,每堂課結束后由班委會進行評價打分,不足之處教師、班主任與學員及時進行溝通解決,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班級管理服務水平。
為避免在教學評價中出現“人情分”等問題,學校正在研究探索“背對背”評分模式,即由全班學員通過手機微信匿名評價教師授課和班級管理服務,更加真實全面了解課堂教學情況和學員意見建議,倒逼教師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加強教學巡查,保證教學質量。成立了以副校長為組長、教務科相關人員為成員的教學巡查組,每學期不定時到每個班級至少巡查一次。采取跟班聽課、聽取學員意見、每周例會討論等多種形式開展巡查,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態度、方法,班主任的管理服務情況,學員的聽課情況和學習效果等進行綜合評定并填寫巡查日志,真實準確了解各班級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針對性提出解決措施,有力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學校在專業設置、教務管理、服務社會等方面緊跟時代步伐,樹立新理念,借助新技術,努力推動老年大學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和現代化,形成充滿活力的教學管理機制和富有現代氣息的教學管理文化,為學校發展插上騰飛的雙翼。
增設養老護理課,應對人口老齡化。圍繞省民政廳養老服務工作,引導老年學員樹立積極養老觀。2018 年舉辦了兩期養老護理師培訓班,培訓50 至60 歲的低齡學員80 人,其中40 人已在各類養老機構實現再就業,其余學員也通過護理家中或鄰里老人的形式實現了社會價值。今年初學校又與四川省康復治療師協會合作開設了康復治療班,學員通過培訓能夠系統掌握老年疾病康復基本技能并運用到養老生活中,還能通過參加公益志愿活動等為社會做出貢獻。
創新“教管一體”模式,調動教師積極性。為保證某些難度較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學校在器樂系的鋼琴、手風琴、古箏、琵琶等專業實行小班教學,每班學員不超過20 人,由任課教師兼任班主任,專業教學和班級管理“一肩挑”,實行“教管一體”式管理。將教師授課補貼與所教學員人數動態掛鉤,激勵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吸引學員積極報讀,從而增加教師課時收入,讓優秀年輕教師能夠長期留在老年大學從事教學工作,達到了學員、教師和學校的三方共贏,取得了良好效果。
開發教務管理系統,實時掌控教學動態。除全面推行微信報名,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掌上選課外,學校還與軟件公司合作研發了老年大學教務管理系統。可實時更新和統計各班級學員的年齡、性別、學歷、入學時間、所報班級、出勤率等各項重要數據,為教務管理人員調整專業設置、增減班級數量、制定管理制度等提供了準確可靠的數據支撐,保證了教務管理工作的科學高效。學校教務科對出勤率低的班級及時調研、了解情況并提出相應對策,無故連續曠課多日的學員下期將不能續報同一班級。
倡導公益志愿服務,積極探索“時間銀行”。學校大力倡導無私奉獻、友愛互助、共同進步的志愿精神,號召學員加入志愿服務行列,并組織了一批在書畫、詩文、聲樂、舞蹈等方面學有所成的老同志成立了金輝院、藝術團等志愿服務團體,積極開展敬老慰問演出、送文化進社區等公益志愿活動。探索推行志愿服務積分制“時間銀行”管理,鼓勵引導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構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助養老模式,調動學員開展志愿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為滿足老齡化社會不斷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增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