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八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017)
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已成為一個民族興衰存亡的關鍵。我國進行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養創新型人才,以實現人才發展戰略,思想品德課是在培養優秀人才的基礎上加強素質建設教育。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全面展開,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科目,肩負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使命,是實行創新教育的主戰場、培養創新人才的主渠道,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結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實踐談以下幾點認識。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首先應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指導者;由傳統教學方式轉向現代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要懂得把握課堂教學過程的走向、引領學生發展的方向;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要做到忘記自己是老師,把學生當作是朋友。認真學習和研究創新教育理論,特別是認真學習關于培養創新人才的理論思想,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頭腦,并把這一理論具體應用到教學實際之中,增強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自覺性。其次,新課程改革必然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作為思想品德教師不僅要轉變教育理念,更應該具有高深的業務素質。思品教師只有具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形成多層次的新型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為培養創新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和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較適宜的“氣候”和“土壤”。以“升學率”為教育目標的應試教育,使學生和教師都處于高度緊張的機械的知識傳授中,很難形成創新意識,這些嚴重阻礙了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直接實施者,是引導學生進入科學殿堂和激勵學生攀登科學高峰的領路人。而新課程改革提出新課程需要相應的新的教學觀,強調師生的互動關系,倡導主動的多樣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給學生創建充分自由、大膽的想象空間,應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自己才華,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其潛能,誘發他們的創新欲望,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開拓學生思維,把課堂變成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智慧的教育,應是一種快樂的教育,這才符合人的天性,也才能帶來創造性精神和源源活水?!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敝挥小昂弥?、“樂之”方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學生只有對思想品德課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思想品德課必須要實現由硬式教育模式下地注入、吃苦型向啟發、效益型教學方法轉變。通過巧設導語,引發學生興趣;巧妙設疑,培養思維,激發興趣;應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培養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開拓進取的精神和創造力。
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強調:“要繼續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雙基”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教師應該重視“雙基”的教學,要用所學知識去觀察、認識、分析、思考、解決現實生活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強調理論聯系時政、聯系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才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心時事、關心生活、從實踐中獲得新知識、新信息。接觸社會,參加實踐如書報的閱讀、資料的收集整理、觀察記錄、制作廣告詞、調查報告等形式。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興趣小組、召開主題班會等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到具體而豐富的客觀世界,激發其求知欲望,鍛煉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我們要積極組織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感受、探索鍛煉,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學習了“公民的繼承權”一節后,要求學生來做“農民幫大哥”幫助求助者解決財產糾紛。只有開展多種實踐活動,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課,讓學生接觸社會,增強交際能力;通過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中去,鍛煉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現代網絡的高速發展,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媒體將生活實際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開闊知識視野,促進創新思維。
總之,新課程改革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作為培養創新人才的主渠道,我們要立足于課堂教學,突破傳統知識教育的束縛,大膽改革,銳意進取,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重新構筑全新的教學理念,培養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