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錢
(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第一小學,江西 撫州 344700)
國學這種文化載體傳達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觀及道德倫理觀。一些正確的傳統價值觀念需要我們繼續傳承與發展下去,如古代人的拾金不昧精神、舍己救人精神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等,均屬于國學的范疇。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當中,有涉及了較多的國學內容,因此有必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國學教育。而其意義總結起來體現在以下方面。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國學教育,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如在小學語文唐詩宋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效引導,滲透國學教育,理解詩人的愛國情懷、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等,則有助于小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進而使小學生健康成長得到有效促進。
當小學生在小學語文中學習到一些國學知識,然后應用到作文寫作過程中,通過引經據典的方式,便能夠提高寫作業的能力水平。與此同時,國學教育中的知識點較為深奧,通過深入挖掘,學生會了解到國學知識的魅力,在受到國學熏陶的情況下,能夠使小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采取灌輸式教學法,使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而滲透國學教育,在完成語文教材內容目標的基礎上,還讓學生學習到國學知識,從而使學生成為一個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懂禮儀、有愛心的人,顯然使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得以升華,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結合上述分析,可知國學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意義突出,為了使國學教育有效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對其滲透的具體策略進行分析。主要策略如下。
國學知識無處不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涉及的一些國學知識較多,特別是一些古詩詞,其國學知識內涵深刻。如果一味地采取灌輸式教學法,可能學生難以理解里面的國學知識。所以,可以巧借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圖像的方式刺激學生的視覺直觀體驗,然后由教師引導,讓學生深刻體會里面的國學知識。
國學知識的魅力在于從一首古詩、一個故事,甚至一個成語,都能夠反映出深刻的知識內涵。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知識的興趣,教師需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深入解讀國學教育內容,使學生加深理解,學以致用。下面以《狐假虎威》一文為例進行剖析。(1)有效教學課堂的創建《狐假虎威》是一則成語故事,出自于我國古典名著《戰國策》,講述了一只狐貍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貍那樣,借著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沒有什么本事。如果采取以往教師講學,學生聽加朗讀的方式,則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開展角色扮演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進行合理的角色分配,如有的學生扮演老虎,有的學生扮演狐貍,有的學生扮演松鼠,有的學生扮演小鳥,有的學生扮演烏龜,然后結合課文內容的臺詞展開角色扮演游戲,這樣既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里面,進一步通過角色扮演游戲結束后,教師再對課文內容進行解讀,如告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像狐貍一樣借別人的威勢欺壓人,自己要有真本事,要善待他人,與他人和諧相處。同樣告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需學會聰明,不能被小人利用。(2)國學教育效果剖析通過以上教學方法的實施,既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又讓學生學習到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狐假虎威”,要有真本事,從而有效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3)教學反思國學教育的滲透,有時可借助一些創新的教學方法,如上述提到的角色扮演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更加豐富,避免教學過程突兀現象的出現,進一步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除上述教學策略及方法以外,還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方法的應用,使學生自主學習國學知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如我國漢字博大精深,有形可識,有音可讀,可以指導學生練習漢字的宋體、楷書、小篆等練習,通過臨摹,學習漢字的寫法,通過了解書法的精髓。又如教師可以對學生布置自主學習的認為,自主閱讀《聞雞起舞》《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等成語故事,然后布置任務,問學生通過這些成語故事閱讀明白了什么道理,以此培養學生刻苦讀書、勤奮好學的中華傳統美德精神。我國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國學知識無處不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國學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刻苦學習、熱愛生活、珍惜生活以及熱愛祖國的優良傳統美德及精神。因此,國學教育值得推崇,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需注重國學教育的滲透,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得到進一步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