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萍
(新疆省石河子市142團小學,新疆 石河子 832029)
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引領一個人走向成功,反之,陋習會侵蝕一個人的靈魂。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的習慣常常能夠使人受益終生,壞的習慣則往往使人深陷泥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小學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滲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日積月累中受到教育,形成習慣。信息技術課,同樣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陣地之一。
我覺得在信息技術課養成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滲透:
我長期教育學生在上機過程中,把愛護機器設備、遵守機房規則、不要隨便刪除機器上的文件,不要在機房吃零食和亂扔垃圾等當作一項基本任務和重要職責。有的學生上課總愛亂敲擊鍵盤,更有極個別學生有經常拖拽鼠標,亂按按鈕等現象,我結合機房記錄,將發現的學生姓名記錄下來,并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還讓同學互相監督。教學過程中,我不但用正確的操作方法、良好的衛生習慣、循循善誘的輔導對學生進行示范,還嚴格要求每個學生做好幾件事情:保持正確的坐姿、按照正確的方法開、關機,下課的時候擺好鍵盤、鼠標和凳子,保持自己座位周圍的衛生,使整個機房隨時保持一個整潔的環境。通過這些小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自己注意小節、尊重他人、做事嚴格認真的行為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有極大的幫助。
(一)小組合作學習,共享成功喜悅
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多設計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樂于助人,與人共事的精神。使他們知道,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學會善于與人合作,要能組織、協調各種力量。沒有機子操作的同學能留心觀看別人操作,從而取長補短。遇到不熟練的步驟時,能敢于向身邊的同學賜教,身邊同學要能積極幫助別人。信息技術課一人一機的格局很容易讓學生互相隔離,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缺乏其他學科中的討論氣氛,完成作業后,常去玩游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對班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對他們進行自由組合和教師協調的分組,以小組為學習的基本單位,進行生生合作、小組協作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成員的協作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集體協作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小組長負責協調,遇到困難先在小組內尋求幫助,小組自己解決不了,再向其他小組成員或教師求救。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信息素養,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還讓學生學會表揚、欣賞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組合作成功的喜悅。
(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滲透養成教育
在教學實踐中我還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時時刻刻注重學生養成教育的培養。我是這樣做的:首先要從教材實際及學科特點出發,附著于平時知識的講授或上機的訓練之中。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不感到是在接受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如第一冊教材中的畫圖部分,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了解畫筆工具使用的同時,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美,“你還能把‘美’更好的表現出來嗎?”,引導學生用畫筆表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大自然的可愛和生活的美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寓美育于教學中,收到陶冶學生情操的德育作用。《插入圖片》一課時,四川大地震的噩耗傳來,我便將這一課設計為“我為災區同胞祈福”。通過視頻圖片的展示,讓學生了解這一事件,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在留言版上留下自己想對災區同胞們說的話。既很好地完成了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同時學生又受到了熏陶,增強了愛國熱情,同情心。很多學生在留言版上寫下了感人的話語,課后還在議論紛紛。
(一)教師首先要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一方面,教師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另一方面,更要樹立道德修養的榜樣。因此,作為小學計算機教師,課堂教學以及上機指導實踐操作時,必須擁有良好的習慣。例如,個別老師喜歡將用戶文件建立在系統軟件的子目錄下,這就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教師進行課堂演示時,尤其是保存文件時,必須注意類似問題,讓學生能夠于潛移默化之中養成文件分門別類的良好習慣。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節約和環保意識。如今很多學生沒有節約意識,花起錢來大手大腳,尤其是當遇到節假日或者同學生日時,通常會買一些禮物相互贈送。并且現在的禮物越來越貴,好像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同學間的情誼。這就給一些條件不太好的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負擔,并且也給社會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創新思路,讓學生學會利用計算機制作電子賀卡。如此一來,既能表達學生之間相互的祝愿,同時也告訴學生家長掙錢的不易。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環保方面的教育,讓他們從自身做起,用實際行動來保護環境,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公共道德意識。小學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發現個別學生喜歡輸入一些諸如“某某是大壞蛋”等不嚴肅的內容,或者有意地將別的同學的文件及文件夾刪除的情況。為解決這一問題,作為教師首先可以在教師機上建立班級的文件夾,然后再讓學生將自己的文件傳到教師機上,這樣就能切實有效地保護學生的文檔。其次,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大討論,向大家提出:這樣做有什么好處?這樣做既影響了正常的課堂秩序,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傷害,如果別人也同樣對待你,你是否愿意呢?經過討論,同學們自然就明白了不尊重別人其實就是不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