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建萍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蔚州鎮三街完全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5700)
著名教育家但丁說過:“知識的缺陷可以彌補,從小道德的缺陷永遠彌補不了”。《英語課程標準》也指出:“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愛國主義品質,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英語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階段學生必修課程,與其他學科一樣,擔負著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等諸多教育任務。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用英語表達思想總帶著一定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因素。學習英語,要涉及跨文化交際,理解不同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進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聽、說、讀、寫多方面的交互性訓練。因此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還可以培養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性格,認識自己和認識他人的能力,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共同生活等諸多方面的能力,這些對于學生良好性格的養成,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為此我實施了一些有關德育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的實踐教學:
教材是寓德的載體,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課堂寓德的前提。為了在教學中有效的實施德育,我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于英語課堂教學之中。
道德知識、觀念是抽象的,直板的進行理論教學很難讓學生接受,更談不上理解運用,必須以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游戲動畫是在小學階段有效的學習方式,這種帶有“玩”的色彩而又與學習內容配合的活動方式,對培養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體驗英語帶給他的快樂,讓學生知道英語并不是枯燥的死記硬背,而是通過游戲動畫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英語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例如喜歡看動畫是孩子的天性,動畫可使抽象的道德觀念直觀化。當我教授到M3U1的Numbers 11-20時,我設計了一個情景,讓學生來看“動畫片”,動畫片的內容是天氣晴好,眼前出現一片深林,深林里住著一只小兔子。有一天,小兔子生病了,小動物們都來探望它,這時候可以看著動畫片里的小動物及時的提問學生“How many cats are there?”學會數詞11。緊接著出示手里拿著12個氣球的小狗,提著一籃裝滿13只蘋果的籃子的小猴,以及鼻子上卷著14只香蕉的大象和爬行了幾小時才到小兔家的15只小螞蟻。然后請學生表演這個故事。在這一系列的情境活動中,一幅充滿關愛、溫馨的畫面一次次展示在了學生的眼前。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數詞11-20,而且還感受到了友誼的美,大自然的美,從而在心底自然涌出熱愛大自然,保護小動物,關心身邊的每個人等一系列情感,對德育培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我在教學活動中經常組織一些模擬情景活動,這樣的設計能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讓學生知道學英語并不是單純的應付考試。而是能真正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去,以學生學會為目的,以學習情趣為主線,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向學生滲透德育。如:在學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時,我設計了天氣預報發布會的情景;在學習“How much is it?”時,我布置了小商店情景。在學習“What’s wrong with you?”時,我設計了病人在醫院看病的情景。通過這些模擬情景的學習,學生學習了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培養了學生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禮貌,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伴隨著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德育融匯其中。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強,都不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相反可能產生消極效應,使學生反感。課堂上,教師要做個“有心人”,關注學生的發展,找準機會,適時、適度地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在自然滲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意識。同時在課后英語教師也可以進行拓展,讓學生在課后收集一些他們所看到過的的標志用語。比一比看誰收集的多,同學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紛紛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標語,在小紙條上記下來。比如:No Smoking.NO parking.Don’t touch.Keep off the grass.Be quiet.等十多句標志用語,學生們還一起為班級制定了班級規則:Don’t run in the classroom.等。當他們走過這些標志用語牌時,路上看見這些標志用語時都會興致勃勃地讀出來。潛移默化的讓學生知道在公共場所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這是對德育資源的有效挖掘,將英語的工具性、交際性、生活化等功能系統地組織成一條教育鏈,達到知識的學以致用,以德育教,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良好發展。
榜樣的力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自身的可塑性非常強,在這個年齡階段學生容易模仿或是學習教師的某些行為,因而教師自身的一些行為和素質會對小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在日常教學當中教師應該發揮好榜樣的力量,由于是在英語教學當中,語言教學的模仿性比其他學科的模仿性更強,英語的發音、口型等等都需要學生來進行模仿,久而久之,教師的人格和行為也會被學生模型,因而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來更好的影響學生,為學生樹立起好的榜樣,運用自身的激情來激勵學生、鞭策學生,讓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腳步,跟上教師的步伐,將英語學好的同時學會教師的一些良好行為和品格,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
德育教育并不是英語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但是我要根據德育工作的特點,重視德育與英語學科的整合,正確選擇和運用德育滲透的方法,有始有終地堅持教育滲透,在英語教學的點滴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讓學生在培養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同時,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發展智力、挖掘潛能、激發興趣,使個性特長得以發揮,從而有過硬的本領和健全的個性,成為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