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鳳英
(江西省宜春市宜陽新區官園學校,江西 宜春 336000)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說得就是生活體悟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里,兒童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毫無生活經驗,生硬地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可以這么說,前一個世界里,學習是無效,也是無趣的。這樣的感悟,同樣來自生活,源于一次語文教學活動。
不管是讀什么書,筆者總是習慣將序言、前言、編者的話、作者簡介、目錄、后記等認真地看一遍,在很多人看來這都是細枝末節,筆者卻認為要真正讀懂一本書,這些是必不可少的。這又何嘗不像教育呢?知識固然重要,但有和知識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情。
不管是教育,還是語文教學,都要有思想。思想一旦缺席,便是最可怕的缺席,是靈魂的缺席。許多學生被禁錮在條條框框里,變得死氣沉沉,失去了本該有的青春活力,淹沒了自我的個性。這是當下令人擔憂的事情。在應試教育“一考定終身”的情況下,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都認為成績代表著一切。為了有一個美好的前途,為了不讓家人失望,不少學生廢寢忘食、埋頭學習,沒有正常的生活節奏,有些人甚至以舞弊來獲取高分。有些學生甚至已經處于麻木的狀態,認為教師說的一切都是對的,書本就是權威,沒有自己個人的想法,不敢有所質疑和批判。這并不是教師所希望的。功利性的應試教育,只追求升學率、高分數和所謂“有用”的東西,傳統的教書育人本末倒置,變成了“教書育分”。據此,《程紅兵與語文人格教育》作出了批判:“學語文不是只學雕蟲小技,而是學語文學做人,語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語文教育不能浮于表面的分數,要求真、求善、求美,充分釋放語文學科的內涵和魅力,實現語文人格教育追求的‘以能力為核心、以發展為主線、以人格為目標’的完人教育。”可以說,語文教師也應該是一個語文人格教育的建設者。
“校長、教師是通過培養孩子而造就未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是改變未來世界的人。一個改變未來的人首先要改變自我,豐富自我。”作為實施語文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語文教師的人格素質具有示范性作用,可以說直接影響著人格教育的教育效果。具體來說,語文教師的健康人格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語文教師自身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以高尚的品行在常規教學和日常管理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二是語文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熱愛語文教育事業,克服語文人格教學周期長、任務重、標準高的難題,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全身心投入到語文教育教學中。三是語文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優秀的教學技能。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時時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以淵博的學識和卓越的能力去征服學生,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四是語文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批判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自身就應具備這樣的素質和能力,所以批判精神必不可缺。語文教師要勤于思考、勇于批判、不畏懼,善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于漪先生算是程紅兵先生的啟蒙老師了,在他們的交往中,可以看到一個教師對一個學生的尊重。這也是教育的人本主義最光輝之處。于漪先生從不拒絕接受新的思想理念,以其博大的胸懷給青年教師以理解、寬容、指點和獎掖。在她身上,可以看到“身正為師,學高為范”的深層內涵,領悟到語文教師這個職業的平凡和神圣。
自古以來,人格教育都是語文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可以說語文人格教育就是理想的語文教育。塑造人格是傳統語文教育的精華。以人倫教化為核心的道德教育在語文教學當中是非常明顯的,它通過學習詩書禮樂經史典籍這樣所謂的語文教材,來培養它認為理想的人。所以,傳統教育說到底是人文的教育,塑造人格是一貫的習慣,是一種傳統。而近現代的語文教育也非常重視人格教育,著名語文教育學家黎錦熙強調語文科要訓練讀、寫、聽、說、書等語文功能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其在增長知識與經驗、發展智力、涵養感情與德行等鍛煉人格方面的作用。
理解學生,正確認識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主、客體關系是語文人格教育理念實施的先決條件。語文教學必須把學生當“人”看,以學生發展為本,從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樹立以人為本,互為主體的師生觀。即把學生當做完整的、有獨立個性的人,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力求培養其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以此為出發點,在語文人格教育過程中,師生主客體關系應該是互為主體的漸變關系,教師和每一個學生都是作為平等的主體而存在。教師不斷調節自身的主體作用,逐漸隱蔽、逐漸減少,最后實現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理想目標。
除此以外,“自主與探究”的語文教學模式也是實施語文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徑,改變了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完全主控、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讓學生形成一種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研究創新的學習方式,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更加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式的學習過程中了解自我、了解社會,形成良好的人格。
語文教育必須發展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人格發展是語文教育自身發展的必然,也是其真正實現自身價值的必然。扎根于現實的土壤必須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從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扎根于現實的土壤必須回到語文教學的初衷,回到原點,從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目的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