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玲
(唐縣理想中學,河北 唐縣 072350)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評價應以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為依據,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是面向“過去”的評價;關注過程的過程性評價,則是面向“未來”的發展性評價。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建立多層次、多目標的評價系統。關鍵是要建立科學的過程性評價,轉向更多關注學生探究的過程,了解學生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只有這樣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有益,通過評價推動發展的作用才能變成現實。這就要求我們在評價中要“以生為本”,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和終生發展,那么在評價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
在評價中,我們要做到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尊重學生人格,保護學生自尊。在我們的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學生,縱然有很多品學兼優的學生,也更有很多需要教育和幫助的我們所謂的“問題生”,遇到這類學生我們絕對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應該正確的、全面的評價和更加耐心的教育和幫助。比如,我所任教的班級有一位同學都上初中了,還不知道三分之一的倒數是誰,不知道三分之一加上二分之一等于多少,每次考試都考個位數,我也是十分耐心的給他補習,但收效甚微,終于在一次考試后我忍無可忍的爆發了。我的行為嚴重傷害了這位同學,導致這位同學幾次三番的找各種理由逃避考試。想想自己每天把尊重學生放在嘴邊,而行為呢?這件事對我的觸動非常大,自此我盡量做到客觀公正看待學生,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且視同至寶,精心呵護與引導。即使是所謂“差生”,也應該相信他們不是天生就無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開發之人”。陶行知曾經告誡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時時提醒著我,做到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
正面評價就是從正面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認可,包括表揚、鼓勵、祝賀、賞識、期望、勉勵、信任等評價形式,正面評價往往會給學生帶來愉悅感,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假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需求。在心里學中有這樣一個研究,把學生分成兩部分,對于第一部分學生,堵他們的期望不告訴他們,也不暗示,任其自由發展。對第二部分學生,老師在課堂上,或是課外有意無意對他們期望進行暗示或傳遞,若干年后,對這兩部分學生進行回訪,發現第二部分學生朝著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的遠遠多于第一部分學生。所以,我們在課堂上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和表揚,以正面評價為主,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希望的,老師對他們的前途是充滿期望和信心的,這樣學生自己也會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希望和信心,從而克服各種困難,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剛剛我們說了,評價要尊重學生,要以正面評價為主,那有的老師就好了,整整一節課就讓學生鼓掌,或者豎起大拇指或是直接告訴學生三個字:“你真棒”。我認為這種評價不是高效評價,甚至是無效評價。因為學生很多時候并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的好,哪里值得大家鼓掌,哪里配得上“你真棒”三個字,這樣的評價沒有針對性,學生高興過了也就結束了,他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所以我們在評價中一定要具體,要有針對性,要讓學生明確他到底是普通話說得好,還是解題思路清晰,還是書寫認真,還是方法多樣,在評價中我們也可以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具體指出他的不足之處,指出他需要提高和改正的地方,但切記對事不對人,不要下定義,比如“這么簡單你都不會,真是個傻子”這樣的話是大忌,批評不是目的,泄憤更不是目的,批評是為了他們更好的發展。這樣正面的或是負面的具體針對性的具體的評價學生易于接受,才能夠更好的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在具體評價中,我們還需要注意多針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情感態度等進行評價,比如坐姿端正、書寫規范、答題完整等等,盡量少說“你真是個 聰明的孩子”之類的話。
總之,教師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對學生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拍拍肩膀、握握手都是評價,發現一個好動的學生在課堂上很守紀律,摸摸他的頭,給他一個微笑;發現一個平時從不發言的同學敢發言了,沖他點點頭……這種評價簡便、直接、有效,雖然沒有量表也無法記錄,但對學生的成長也有很大重要的作用。誰能說這不是很好的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