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重慶市綦江區陵園小學,重慶 400000)
小學語文的閱讀式教學相比于其他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優勢,在總體的教學效果上比較理想。閱讀式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成績,還可以提高自我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本文主要是從小學語文主題是閱讀教學設計展開進一步分析的。
主題閱讀是一種閱讀方式,主要是將閱讀教學的內容不再局限于一課的教學,將整個單元結合到了一個主題當中,適當的增加了一些課外的閱讀內容,以此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習。主題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有一定的核心內容的,以主題線索將所有的閱讀材料有機的串聯起來,用一篇帶動多篇,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并使學生的興趣在閱讀教學中得以體現,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知識積累[1]。
主題閱讀有三個特征,一是主題閱讀有一個主題核心,只要讀懂一篇文章就可以快速的完成其余文章的閱讀,可以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二是將語文也閱讀內容有效的整合到了一起,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知識更加全面,同時因為閱讀內容豐富,也便于學生得到興趣的激發。三是主題閱讀的主題是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的閱讀不會偏離與教學的方向。
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語文課程教學既要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知識和技能的積累,也要在發展其思維的同時,培養其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其個性和健全人格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設計中,教師同樣要遵循這一理念,考慮到文本主題是由主題閱讀教學其自身特征所決定的,雖然教材中每個單元并沒有給出明確的主題詞,但不難發現每個單元的內容都具有共性,也正是這些共性構成了單元文本的共同特征和核心思想。此外,教師還應在學習理論指導下為學生們選擇符合其認知水平和特點的閱讀主題,為單元閱讀教學進行補充和完善。
教師在應用主題閱讀時,需要考慮學生興趣上的差異性,將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教學當中,保證學生可以主動進行閱讀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創建趣味閱讀情境。主題閱讀是以單元為基礎進行的閱讀教學,所以教師在創建閱讀教學情境時,就需要將學生的興趣和主題有效整合,以此來創建情境,保證學生的情感可以與主題閱讀教學內容相吻合。例如,教學《大自然的聲音》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這一單元的內容整合為一起,用多媒體將單元中所有的文章都用視頻來呈現,并加入一些動物的聲音,這樣學生就可以得到興趣的激發,并得到情感的共鳴,學生在進行閱讀時也就會更加的積極。
打一個比方,假若說發生一件刑事案件,警方在進入調查的時候,對事件沒有一個突破口,根本無法推測出犯罪分子的作案動機,那么調查整件案情的發生將會毫無頭緒。作案動機對調查事件尤為重要,處在一個核心點的位置,有了作案動機,就能夠猜測嫌疑人的大致范圍,然后在根據現場的有力痕跡和證據就能夠確定犯罪嫌疑人。小學語文的主題式閱讀就是抓住文章的核心內容和主要的發展路線進行閱讀。在小學,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經常會不知道文章在講述什么,想提出的觀點是什么,因為小學生理解能力較差,他們對很多詞匯和句式不能理解,不能夠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小學語文的主題式閱讀就是針對這個問題作出的解決,先強調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然后根據中心思想逐步擴散到全文,進一步理解其他部分。不然的話,將會大大增強對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在主題式閱讀模式中,可以先自主的對經典文章入手,經典文章在閱讀中都是一些典型的素材,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對閱讀能力的提高,指導學生該如何在閱讀時的文章內容分析,在結合老師的分析,透徹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接著再繼續閱讀,回答課后的問題,體會作者的中心思想觀念將會更加的簡單。
語文閱讀有許多的技巧,其中最常見的包括鑒賞文章句子內容、整理文章整體的思路以及分析文中某些字詞的運用。教師引導學生開展主題閱讀時,要將主題相同的課文放在一起,不必拘泥于它們的文章語言和結構上的差異。通過這種方法,即使學生對這些閱讀技巧并不熟悉,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多篇文章閱讀也會有畏難的心理,教師也可以很好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在進行主題閱讀時,教師能夠在傳授閱讀技巧的同時,剖析每篇課文的特點,設計出具備更強的遷移性問題,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歸納,并提高學生的興趣,克服其畏難心理。
現代的小學文章,一般都會采用很多的修辭手法或者一些復雜的文學句式,這對小學生的閱讀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此時的學生并沒有能夠理解這些句式的能力,還沒有掌握閱讀分析法,就會感覺整篇文章變得很抽象,難以理解。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老師進行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文章的有效途徑,使文章變得生動形象,通俗易懂,這樣學生能夠迅速的理解文章內容同時掌握對文章的分析手段。
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技巧有著很大的幫助,廣泛的投入使用主題式閱讀的教學模式很有必要,主題式閱讀幫助教師高效的教學,適合現在的小學生,應該大力加強對主題式閱讀的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