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太華中心小學 林春情
課堂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做好閱讀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字詞句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同時加強課堂閱讀教學,可以為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提供支撐,進而有效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全面提高。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思維能力及開展有效的提問,進而全面提高課堂閱讀有效性進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仍舊存在著“教師只顧在上面教,學生乏味地在下面學”的情況,雖然也要求學生多進行閱讀,然而卻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朗讀上,不能給予學生科學及時的閱讀引導。顯然這樣的教師僅僅關注自己講解了多少知識點,而沒有對學生掌握多少予以高度重視。由于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加之生活經驗匱乏,使得學生處在混亂無章法的閱讀學習中,經常性受到無效閱讀學習的打擊,致使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甚至語文學習喪失信心。而對于家庭能夠督促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同時學生又有濃厚的閱讀興趣,也因為教師未給予科學指導使得學生無法把閱讀學習很好地進行下去,嚴重影響了孩子們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閱讀教學中的對話實質上就是師生與生生間的對話,教師要明確課堂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而不是自己。開展課堂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營造出滿足課文閱讀需求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教師應當營造出對話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表演,這樣做學生不單單深入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還能從表演中深刻感受到小壁虎的心態變化,并在此基礎上熟知所有動物尾巴的用途。
培養閱讀興趣,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開展快樂的課堂閱讀活動。在開展閱讀比賽、閱讀理解討論、閱讀后的情境表演等活動中,教師應及時地開展形成性評價,對孩子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應該給予適宜的積極評價,進而有效促進學生更樂于參于課堂閱讀教學。例如,學習《日月潭》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先一句一句地讀,在充分理解后再整段通讀,并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給予及時的鼓勵性評價。緊接著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課文,指導學生準確地斷句,最后再默讀課文,深刻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在每一個流程中都要及時進行評價與表揚,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閱讀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
閱讀是一個不斷思考、質疑、探索的過程。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逐步地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促使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深刻地思考,繼而全面提高閱讀學習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畫家鄉》一課時,可以一邊播放舒緩的音樂,一邊給學生示范朗讀課文,同時講解關于家鄉的歷史,讓學生對家鄉有一個形象的認識。隨即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掌握作者是怎樣畫家鄉的,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導學生用手中的畫筆描繪一下自己的家鄉。通過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課文閱讀,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較好地鍛煉了學生理解、分析、比較、概括、抽象、推理、綜合等閱讀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課堂提問是檢驗學生閱讀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泛泛地提問也會讓學生對閱讀教學心生反感。因此,教師要深研閱讀課文后應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才能夠有效檢驗和進一步提高閱讀有效性,并精心設計提問的策略。在設計提問策略時,教師應從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課文內容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在閱讀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將提問的目光放在字詞聽寫以及中心句子背誦上,同時要對課文中心思想和事件的細節予以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把問題真正問到“點”上。例如,教學《鼎湖山聽泉》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題眼”設計問題:同學們請動腦思考,為什么作者要用“聽泉”,“聽”這個字表達了什么?雖然這個問題看起來容易,但是卻需要學生在全面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文章字里行間精心提煉與總結才能得到最后的答案。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剛剛閱讀的文章內容進行認真梳理,發散自己的思維對所提出問題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思考,通過提高提問質量,進一步提高課文閱讀的質量。需要注意的是,每次閱讀后提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須有所不同,力求新穎有效,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獲得新的知識與看法。
總之,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渠道,教師應將閱讀教學的著力點放在課堂上,同時兼顧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通過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最終促使學生逐步提高自主閱讀能力,慢慢地養成自主閱讀習慣,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提供堅實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