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積石山縣吹麻灘初級中學 樊正振
讀史明智。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課堂教學設計中,應站在學生主體的角度進行設計活動,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了解歷史事件表面所展現出的信息的同時感悟歷史、體驗歷史,學會用歷史思維正確分析和看待現實問題。我們除了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豐富理論知識,深入了解課本內容及相關的教學參考資料之外,還要博覽群書,了解更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幽默、詼諧的歷史趣味書籍,活躍課堂氣氛。使每一節歷史課都充滿樂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喜歡學習歷史。
我們不能沿用以前的老教學方法,要想上好每一節課,必須首先熟悉自己所教學的課本內容;然后通過各種輔助資料、網絡媒體充實教學內容,使內容更加具體、鮮活、有趣;要深入教學班級,了解學生的歷史學情、特長、興趣、愛好等;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設法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學有所獲;每個教學活動要目的明確、方法具體、活動可行性強、易操作、學生感興趣;同時,要注意各環節的銜接緊密,過渡自然,時間安排合理,課堂環節齊全。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句俗話說明課堂的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促使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教學情境。因此,我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重視課堂導入,認真細致地設計課堂導入的每一個細節,使學生很快地融入教學情境,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教學《近代工業的興起》這一課時,我借助多媒體和音樂等資源,為學生播放了《大染坊》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們從視頻中初步感受了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曲折狀況。視頻播放完后,我趁機說道:“從視頻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們一起進入教學內容——近代化的艱難起步。”像這樣的導入,從學生熟悉的人、物、事入手,創設導入情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提升歷史素養。
教學就是一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向活動。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我們要想更好地喚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喜愛及興趣,必須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我們要放下教師的“架子”,在傳授知識、組織活動、引導學習時,尊重和愛護學生,與學生成為朋友,在課堂上,讓學生在一個平等、友愛、互助的教學環境中上課學習,與教師平等交流和溝通,實現成長。當然,教師的教學素養和人格魅力也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源泉。所以,我們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個人的教學素養,在平時的待人接物等方面要體現親切、正直、寬容等品質,讓學生喜愛你、尊重你。
多媒體、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很廣泛。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的視頻、圖片、音樂、文字等來刺激和調動學生的感官,為學生創造直觀、形象、具體、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歷史教學中,它將歷史書中靜態的畫面變成動態的、有聲有色、形象具體的場景,把教學內容“形象”“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對沒有經歷過“歷史”的學生而言,產生一種親身目睹和體驗的感覺,其感悟和理解作用是巨大的。
總之,為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須不斷挖掘和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各種有效教學手段,培養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感受歷史自身趣味性的同時,愛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