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 季江華
新課程改革要求在高中美術課堂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在藝術活動中的自主探究能力,深入挖掘藝術的本質、特征和內涵。在眾多的藝術教學形式中,課堂提問是能夠有效促進師生互動的形式之一,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盡管開展了課堂提問,但是無論是提問的深度還是提問的時機都不甚合理,導致提問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很多教師僅僅是為了提問而提問,導致課堂的主體依然是教師而非學生。再加上,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嚴重,對于高中美術的教學不夠重視,進而導致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我們要善于改進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進而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豐富學生的美術素養。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個良好的導入能夠在課堂的一開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課堂中,進而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創新和優化導入方式,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展開提問,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之后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華夏意匠——建筑藝術》這課中園林藝術的造園藝術精神和理念這部分知識時,我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知道哪些或者去過哪些著名的園林,都有什么特征呢?”學生聽到這個問題,內心的旅行情懷就被激發了出來,很快,學生們回答了很多的園林,包括留園、拙政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等。然后,我接著問學生們:“大家列舉的都是我國著名的園林建筑,那么國外有哪些著名的園林建筑呢?國內和國外的園林建筑有哪些不同呢?”借著這個問題,我們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由此可見,在高中美術的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提問導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一節課在教學中都有教學的重點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的階段就事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之后根據教學重點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使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開始探究和思考,最終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探究突破和掌握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美術素養。
例如,在教學《瓷器》這部分知識時,在之前的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分析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內容為掌握和了解幾大名窯的產品特征。于是,在課堂中,我將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小組,將這個問題布置下去,讓學生們通過分工合作總結和探究我國歷史發展中幾大名窯的產品特征和性質,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最后再由教師對學生們的探究結果進行總結和補充。由此可見,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教學重點處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豐富學生的美術素養。
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犯錯是非常正常的,同時學生的錯誤也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錯誤,在學生的錯誤處發問,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避免學生之后再犯同樣的錯誤,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
例如,在學完《瓷器》這部分知識之后,我向學生們展示了一張圖片,讓學生們區分這張圖片中展示的是瓷器還是陶器,很多學生都回答錯誤了。可見,有部分學生還不能夠很好地區分陶器和瓷器。于是,我借助于學生們的這個錯誤,向學生提出了“陶器和瓷器有哪些區別?”這個問題,然后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講解和探析,幫助學生很好地區分了這兩種藝術作品。由此可見,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錯誤,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珍貴資源,開展課堂提問,糾正學生的錯誤。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受傳統的教學觀念的影響頗深,在開展美術教學的時候對于美術知識的滲透僅僅停留在課本的表面,這不利于學生充分地理解和認識美術知識,對豐富學生的美術素養的作用也不大。因此,在之后的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借助課堂提問拓寬課堂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進而優化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這部分知識時,在課堂中向學生們展示和介紹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以及特征之后,我問學生:“為什么這一時期會出現這一類型的繪畫作品?”這一問題的提出就將本節課的內容帶向了更深的層次,學生們的思考也不僅僅停留在這幾幅美術作品上,而是去分析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理念,通過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的美術素養以及文化素養都能夠獲得有效的提高。由此可見,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并在合適的時機展開提問,讓學生挖掘和深入,進而豐富學生的美術素養。
綜上所述,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構建高效的“讓問課堂”,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美術課堂的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要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的有價值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進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更多的美術知識,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而達到高中美術課堂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