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平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蒲陽鎮小學總校北下叔小學,河北 保定 072250)
知識的發現源于人們的生活經驗,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知識。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生活,給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生活情境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當中,做到學以致用。以下筆者就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實際情況來談談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學生的數學成績既關系著其未來升學和前途,又影響著其個人素質與能力。數學教學的開展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正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具體來說,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在于:首先,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將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而讓學生知道數學與生活的相關性,鼓勵學生積極在生活中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其次,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思維,但小學生畢竟思維水平有限,所以若想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就不得不利用他們所比較熟悉的生活素材來進行解釋;再者,數學的實踐性與理論性同等重要,通過生活情境,也可以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由于數學知識非常抽象化,這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小學生來說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必須要找到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那么,要如何才能夠幫助小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數學與生活的相關性。眾所周知,數學源于生活,與人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各個領域中都需要運用到數學知識,同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素材來開展教學工作,可以更加便于學生理解,同時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例如,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事先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見事物的圖片,像是小學生所非常喜愛的玩具、花朵、文具等等,然后在課堂上展示給大家看,讓大家辨別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再如,在《角的認識》的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上尋找各種 “角”,從而使學生深入到生活情境當中來進行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體會。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同樣生活情境的創設也要符合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夠使其發揮出更大的效用。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所以往往更加熱愛那些新鮮有趣的事物,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把握好學生的這一特點,積極利用他們的興趣點來創設生活情境。例如,小學生大多都比較喜歡小動物,因此在個位數加減法的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類似的生活情境:小花和小麗都非常喜歡小兔子,小麗家養了2只小兔子,小花家養了3只小兔子,小花過生日的時候小麗把自己養的2只小兔子都送給了小花,那么小花現在有多少只小兔子呢?學生經過思考后會得出“小花現在有5只小兔子”的結論,于是自然就明白了“2+3=5”。再如,在分數的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情況:小明是個很優秀的小朋友,大家都喜歡和小明玩,小明過生日的時候請了10個同學去家里吃飯,小明的媽媽買了一個大蛋糕回來,小明把這個大蛋糕切成了一樣大小的十份分給同學們吃,請問每個同學分得了多少個蛋糕?由于每個同學分得的蛋糕都不足1個,這種情況無法用學生們以往所學習的“1”“2”等整數來形容,所以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出分數的概念,告訴大家“每個同學分得了1/10個蛋糕”。通過這樣的生活情境來開展教學,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更加易于學生理解。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而學生的很多素質和能力都是從生活中培養的,因此利用生活情境開展教學工作是十分有效的策略。尤其是對于數學這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來說,充分利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更加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是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要積極利用生活情境。而靈活運用生活中的各種素材、根據學生興趣創設生活情景正是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