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佑
(河北省容城縣八于鄉陳陽莊小學,河北 容城 071700)
隨著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 教育在國家發展中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小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者, 其思想品質、文化素養和精神面貌非常重要。學校教育人員應該加強教學管理力度, 整合教學資源, 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小學教學任務中的重點, 教育者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制訂教學計劃和目標, 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認知與學習心理、心理品質、人際關系這三個方面。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如下:
認知與學習心理主要是學生的觀察、記憶、創造、思維、學習方法、思維模式、社會認知等等。加強學生的認知與學習心理這方面的研究, 根據不同的學生作出針對性的指導,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使學生按照規律學習, 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注意勞逸結合,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認知與學習理念這方面的教育, 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思維, 使學生會學習、好學習。
心理品質的教育內容主要有認識自我、自信、興趣、動機、能力、性格、氣質、情緒、意志、戰勝挫折等。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方面的教育, 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鍛煉學生的意志力, 促進學生優秀品格的形成。學生在心理品質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將學到的知識技能內化為自己的認知結構, 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人際關系方面的教育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與同學、家長、教師以及其他人的關系。學生將來會走向社會, 面對各種性格的人, 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能夠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
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 有很多行為習慣和愛好都是在小學教育階段養成的, 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能夠使小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生活方法, 能夠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關系, 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個體, 如有的學生活潑好動, 有的學生性格脆弱, 有的學生倔強沖動, 有的學生孤僻不合群……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長環境和思維方式, 教育者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身出現的問題, 疏導學生的心理壓力, 使學生具備在各種情況下應有的處事態度和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一生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 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 小學生的注意力總是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 興趣不能持久。教育者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育, 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 增強學生對教育者的抵觸心理。教育者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為學生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中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的長處,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比如, 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這件事我想這樣做”交流活動;在中高年級學生中進行“這件事是誰的錯”研討活動, 讓學生在交流與研討中明辨是非、表明觀點, 從而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育起到引領和導航作用。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只是專業教師的事, 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 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教師更應該以身作則, 言行舉止要有涵養, 不斷學習文化知識, 提高自身修養, 積極調整自我心態, 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為學生進行正面教育。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 教育者要養成“吾日三省吾身”的習慣, 首先保持好自身的心理健康指標, 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準確的心理輔導。教育者要轉變心態, 遵循“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關心、愛護學生, 加強師生交流,增強學生對教育者的信賴,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感恩教育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長存感恩之心的人, 內心必定是溫柔的, 這類人比常人更能感受到快樂。教育者借助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播放有關感恩的相關視頻, 例如“為媽媽洗腳”“災區兒童的感謝信”“失主答謝拾金不昧路人”等等, 為學生營造一個感恩的氛圍, 使學生能夠在正能量的熏陶下懂得感恩。教育者可以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 例如為爸媽洗腳、干家務, 讓學生體驗付出的快樂。培養學生的感恩情懷, 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 學生在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朋友的過程中, 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近幾年, 青少年犯罪比例在不斷加大, 青少年受到家庭、社會以及自身因素的影響, 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差, 容易發生心理扭曲, 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還有一部分青少年走上輕生的絕路, 家長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致使他們不斷地對自己的孩子加壓, 報名各種興趣班, 學生的心理壓力得不到有效疏導, 長期積攢在心里, 總有一天會爆發。家長和教育者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心、愛護學生, 為學生創造一個健康、積極、輕松的學習和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