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小雙
(邯鄲市峰峰礦區教研室,河北 邯鄲 056200)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提出,是語文學科進步的一個標志,而“核心素養”則更加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更加注重語文教育“以人為本”的主旨,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但是,一些學校和家長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只重視語文知識的學習,只關心語文成績的多少,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包括語文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對課外閱讀積累和人文素養培養等方面容易忽略。這種單一的、片面的認識容易讓“語文核心素養”成為一個假、大、空的口號而失去其實際意義。因此,為了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變得更加容易,更具有實際操作性,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現。
課堂始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要精心備課,吃透教材和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的,用心設計教學環節,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的放矢,為有效教學奠定基礎。其次要轉變教學方式,精心設置問題,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學生之間的相互生成形成學習共同體,基于學情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個人反應,從而引起大多數學生的思考,這樣的課堂學習才能達到深度學習。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將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并將這些知識進行有效運用,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首先要規范書寫,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堅持新課標提出的每天十分鐘書寫,必須做到持之以恒。每學期開展一次“我是小小書法家”硬筆或毛筆書法評選活動,通過活動來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
其次要加強積累,增強學生傳統文化積淀。新課標強調傳統文化對增強學生文化底蘊的重要性,統編版教材也加大了古詩詞的積累。還要注重學生的課堂積累。我們可以要求每周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同學推薦一首課外古詩詞,要求全班同學在一周時間內熟讀成誦。除了背誦,形式上力求多樣,比如利用傳統節日開展“我和古詩詞”手抄小報活動,要求編排合理、圖文并茂;還可以舉行班級詩詞大會,讓全班同學親近詩文經典,傳承華夏文明。
還要加強閱讀,拓寬學生閱讀廣度和深度。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一定少不了多讀書。可以在班級角落制定班級讀書角,利用隊日課增加“好書推薦”環節,可以是老師向學生推薦,也可以學生向學生推薦。說說推薦的理由,然后把書放在班級圖書角,供學生交流借閱。還可以利用“世界讀書日”開展“沐浴書香,以書為友”系列活動。利用這個節日讓學生走出教室,在室外進行課外讀書交流活動,汲取知識的營養。
除此之外,還要給學生提供表達的平臺。這個表達分為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口頭表達,可以每周選擇一天利用早讀時間安排課前五分鐘演講。形式不拘,內容不限。可以是閱讀收獲、親歷趣事,也可以是今日要聞、詩歌故事等。為了把課內與課外更好地銜接,還可以開展課外閱讀指導課,使學生將語文課堂上所學的閱讀知識,運用到課外閱讀實踐中去,使學生能力的轉換延伸。書面表達要轉變固有的,認為習作課只能在課堂上的觀念,提倡習作向生活開放,借助節日契機,開展主題活動。如利用4月5日清明節策劃“清明祭英烈,不忘烈士魂”活動,利用母親節開展“感恩母親”活動,將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機融合到主題活動中。學生興趣濃厚,參與度高,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搭建了平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改變傳統的考評方式。可以書面考試的內容,在考試形式上力求豐富。把考察學生知識向考察學生能力轉變,變死記硬背為活學活用;在試卷中加入聽力測試,聽讀內容選取的都是貼近學生生活的;試題中增加了3分卷面分,增加了口語交際和語文實踐環節,把原先考核一篇課內閱讀和一篇課文閱讀改為兩篇課外閱讀。除此之外,抽簽朗讀文章段落、背誦古詩、都可以做為評價的方式。
改變一本寒(暑)假作業統領假期模式,讓寒(暑)假作業多彩起來。比如,以往的寒假作業就是一本《寒假生活》和一些簡單機械的抄寫,我們可以布置一項新作業:收集與春節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對于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在學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等新學期開學上課時請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還可以制定親子閱讀卡,利用假期開展“我和家長一起讀”活動。
重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是小語界的一件大事。相信依據以上途徑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培養,不僅學習成績和語文能力有明顯進步,課外閱讀和積累方面也會有大跨步的提升,會為孩子們今后的文學積淀、文章修養和文風、情趣風格方面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注:邯鄲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利用多途徑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17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