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潔
當前作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片面追求分數和成績,較少顧及學生真實的內心想法,學生的興趣不高,寫作水平也不盡人意。針對這一情況,管建剛形成并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可復制的小學作文教學系統。他的主張鮮明,方法獨特,“以發表為中心”的作文教學、一周一期的作文小報、流程完善的“作后指導”課程,無不給迷茫于作文教學的教師樹立了一個新的典范。基于此,本文以“作后指導”為依托,對六年級作文教學進行深入分析,以期對小學六年級寫作教學提供些許有益的啟示。
自語文新課改以來,尤其是在作文教學改革這一方面,小學作文教學的理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我國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的“作前指導”,由于其顯而易見的弊端已逐漸被“作后指導”這一新理念所取代。
“作后指導”一掃作文結構模式化、作文語言辭藻化以及作文內容假大空等常見的作文弊端,眾多小學語文教師也紛紛對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進行效仿學習,但由于缺乏對寫作教學的深刻認識,研究結果往往流于表面,鮮有創新,教學實踐也以簡單模仿為主。由此,本文結合六年級學生和文本特點,以“作后指導”為依托,對六年級作文教學進行深入探討,以此為一線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作為蘇州市特級教師的管建剛,結合一線教學經驗,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內化和提升,形成并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可復制的“作后指導”課程。“作后指導”寫作教學的本質是對寫作主體生命意識的喚醒,由此讓寫作主體感受到生命訴說的欣喜。換言之,就是以學生為主,倡導作文構建精神平臺與心靈對話,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心理特征,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這一主張充分體現了教師指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相結合的現代教育教學觀念。
葉圣陶先生就曾多次批評以教師“教”為核心的做法,“教師講,學生聽,好像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主張把學生當成一顆種子,老師能做的只是供給他們適當的條件和照料,讓他們在陽光下自由成長。
要上好“作后指導”課,必須研讀好學生的作文。管建剛認為認真研讀學生作文有三件必做的事:第一,欣賞。全班同學一起大聲朗讀好詞好句,此舉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興趣。 第二,挑刺。發現學生作文中的問題,全班同學開動腦筋一起解決。第三,訓練。把學生寫得好的地方作為訓練點,通過訓練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訓練這一環節是這一階段的重點,主要是教師根據學生作文所呈現的整體特征,進而確定本次課程的作文訓練點,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和技巧。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環節中不僅要發揮教師的主動性,也應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先課下布置學生學習小報上佳作的優點,課上討論,朝夕相處的同班同學之間往往有著相似的生活體驗和心理特征,會更容易捕捉到佳作上易掌握、易學習的閃光點。
針對本班學生寫作能力參差不齊,呈兩極化分布這一情況,筆者做了些許調整。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不做過多指導,而對于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適當的作前指導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這一做法,一來可以幫助他們打好基礎,掌握習作的基本框架和寫作方法,二來可以在打好基礎之上再進行提升拔高,以順利進入上一梯隊。
“作后指導”教學策略指的是教師在進行作后講評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寫作能力得到提高而采用的教學方法。管建剛的作后指導課具有明顯的個人化色彩,散發著獨特的個性魅力。這種個性極強的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教學浸染中逐步形成的。
通過筆者對管建剛課后指導課的學習和觀察,發現管建剛老師會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作文情況,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學風格,時而詼諧,時而歡快,時而嚴肅,但無論哪種風格,其中皆蘊含著充沛、強烈的情感。這也啟示我們,教師的教學風格應該根據學生整體的認知特點和實際情況做出適當調整,以使學生更好地內化教學知識。
此外,由于應試教育的現實處境,在讓學生自由書寫的同時,教師也可根據教學內容靈活設置寫作情景,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幫助學生快速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如在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古詩時,筆者觀察到學生對詩歌背后所蘊含的背景知識很感興趣,于是筆者結合相關視頻、史實不斷加以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課下讓學生把這種強烈的表達欲望化到筆尖傾瀉在紙上,寫心中的所想所說。收上來一看,果不其然,大部分學生都有字可寫,有話可說,且完成質量相當高,有的學生甚至寫了三四頁紙張。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以發表為中心的作文教學也啟示筆者為學生申請了班級公眾號?!厄v訊00 后研究報告》指出,00后是手機上網時代,比起90后所處的PC時代,上網時間更多,內容會更為豐富??紤]到六年級學生這一階段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經歷,在每一期的小報出版之后,班級會投票選出這一期的人氣之星,按照人氣指數在本班公眾號上推送出來。與作文小報相比,班級微信公眾平臺具有其獨特的優勢,一是可以線上線下推送消息,涵蓋文章、圖片、視頻、音樂、相關鏈接等內容;二是可以通過轉發、分享、點贊、評論等互動方式,極大地調動學生寫作的熱情。
管建剛的作文理想是“理想作文”。跟“應試作文”“考場作文”相區別,“理想作文”是解放學生思想的“自由作文”“生活作文”。想要實現這一理想,必定會經過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必定會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但正所謂不破不立,唯有敢于創新,勇于嘗試,小學作文教學才會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才會歷久彌新。而這又何嘗不是我們小學作文教學所追求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