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瀟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是一種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學的目標以及教學的內容,巧妙地設置一些相應的問題,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課堂提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本文主要探討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技巧,僅供參考。
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提問也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與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所在。然而在實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未能充分發(fā)揮提問的藝術,這樣就很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本人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進行了以下研究與總結,以此來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準確地了解班級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情況、接受能力以及自身素質等,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課堂提問。根據(jù)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應將所提的問題設計得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對班級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提出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對于班級中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提出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提問,這樣因材施教才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生情況為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В瑸閷W生的思考搭建一座橋梁,在學生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合理地降低問題的難度,讓學生能夠進一步地了解問題的內涵。例如,在對《三顧茅廬》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教師可根據(jù)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不同,設計出不同的問題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劉備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呢?”這種比較簡單易答的問題可以讓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來回答;“假如你是劉備,你能不能三顧茅廬呢?原因是什么?”這種帶有難度的問題可以讓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來回答。這樣能夠讓不同的學生都有相應的收獲。
教師的及時提問有助于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讓學生能夠了解知識點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jù)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進行提問,對于具有一定難度的提問,教師要對問題進一步描述,合理地降低問題的難度。尤其是對于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問題,更要加強提問的力度,要對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問題展開提問,或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提問。通過多角度的提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出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的學習氛圍。另外,教師在設置課堂提問時,可以圍繞以下幾點進行提問:首先,教師的提問有助于學生理解并且掌握課堂學習的知識點;其次,教師的提問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最后,教師的提問應簡潔明了,切記長篇大論,否則教師過度的敘述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影響教學的效率。
通常在課堂提問時,教師將提問分為課前復習提問、課前引導學生思考的提問、引入新課提問以及結尾時的總結提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提問次數(shù)是不固定的,但是教師對學生的課堂提問要選擇適當?shù)臅r機。在什么時間提問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當進行仔細的研究,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設定合理的提問,教師也要盡量做到上一個提問是下一個提問的基礎,后一個提問是前一個提問的引申,這樣使得前后兩個提問互相銜接。比如,在為學生講解《莫泊桑拜師》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文章的寫作手法與故事的發(fā)展情節(jié)設置出具有層次性的提問:“莫泊桑是怎樣成為著名的作家的?福樓拜是如何指導莫泊桑的呢?你從中學到了什么?”教師的這些具有層次性的提問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這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與作者的用意,同時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的教學效率。
教師的提問應為教學服務,教師的課堂提問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內容來設置問題,不要局限于某一種提問方式,讓全體學生圍繞在教師周圍,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提問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與研究,在不斷提問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本人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點名提問會為一些學生帶來一種壓迫感,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所以,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可采取不點名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交流與探討,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是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設置多角度、多層次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恰當?shù)臅r機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提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