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斌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小學美術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的內在優勢,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找尋美、發覺美、感受美的能力。在美術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進行美育教學,使學生愛學、要學、激活美術課堂是教學的根本任務。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充滿著色彩,充滿著想象,是一門貼近兒童的生活藝術。小學美術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的內在優勢,培養兒童找尋美、發覺美、感受美的能力,從而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全面提高兒童的自身素質。
怎樣構建一個美術生態課堂呢?就美術學科而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和思考。
曾經問過學生:美術課怎樣上才覺得比較開心?結果課堂上就有學生跟我說:我想學我自己真正想學的東西,想畫自己想畫的東西,老師就會教我想學想畫的東西;有的學生說:多看小視頻,多做與此相關的游戲。我認為這就是開放的美術課堂。許多研究證明,兒童的創造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年齡越小他們的局限性就越少,教師要做的是怎樣打破老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孩子生命中最寶貴的創造力激發出來。所以在美術課堂上我們應該鼓勵孩子“隨心所欲”,想象越奇特越好,有的時候看起來很荒唐的東西往往正是打開創造大門的鑰匙。
美術課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具有較強的視覺性和想象性,所以開放式的課堂首先要充分發揮同學們的視覺敏感性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順其自然,給課題,任學生自由、快樂發揮!曾記得上個學期布置了一個《我的魚米之鄉》的小課題,我對小朋友們說:對象是“魚米之鄉”,但是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對心中“魚米之鄉”的印象,也有對未來“魚米之鄉”的向往,你們可以根據自己心中所想畫出你最滿意的作品。課后作業收上來后,我發現,有的學生畫的是高樓大廈上玉米、辣椒等作物遍地,有的畫的是星球上魚米多多……看過作品,我感慨良多,原來在孩子的心中其實都有一個環保意識,而這樣的“魚米之鄉”才是他們理想中的“魚米之鄉”。
學習最好的導師是興趣,學科興趣的高低和學科教學效果的好壞密切關聯。因此構建魅力課堂、吸引學生興趣是學科教學的首要任務。美術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就要求教師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筆者認為構建“魅力課堂,多元交叉”應該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人類文化表明,藝術源于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它和人們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就是所謂的藝術來源于生活。博大的知識融合,能使學生的手、眼、腦流動起來,產生難以控制的沖動,進而激發學生更為高級的思維,切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在無限的空間中去感悟藝術的無窮魅力。
1.美術與文學,以“話”引“畫”
文學為繪畫提供了形象語言,繪畫又是形象語言的進一步塑造,既還原了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意象,又為學生打開了一扇走向無限遐想的魅力窗戶。在上《獅子大王》時,我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設施播放動畫片《獅子大王》的片段,利用影片生動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影片播放五分鐘后,我要求學生根據影片的解說畫出你心中的獅子大王。以影視播放調動學生興趣,留下繪畫對象的整體輪廓,文學語言給予學生局部結構的重點把握。
2.美術與音樂,以“樂”入“畫”
有畫家提出:“我要激活我的繪畫,我要賦予它運動,我要將音樂的節奏感代入我繪畫的具體行動中去……我要根據我的心理狀態來演奏我的視覺樂譜?!币魳肥且环N藝術,它可以激發心智,可以滌蕩心靈,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課堂中,美術課不僅僅作為繪畫形式出現,它必然與攝影、雕塑、建筑及中國民間特色等多種藝術并存。小學作為學習的一個起步階段,需要多方面地在視覺、觸覺等感官上拓寬小學生的知識面,拓展思維,增長見識。尤其是美術課堂,不能僅僅局限于“造型·表現”,因將立足點擴大,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引導小學生對美術課堂的正確認識。一節成功的具有魅力的美術課堂除了需要豐富多彩的內容外,還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適應,才能激活課堂。首先,要讓教師動起來。讓教師以愛去感動學生(無愛的課堂猶如無水的沙漠),以形式去“逼”動學生,以模式去改動學生的學習習慣。其次,要學生動起來。可以先讓學生自信起來,可以開展“我的特長”的美術比賽活動,激發他們的創新創造意識和集體團結意識。讓學生有自己發揮的空間、陣地和機會,我們要引導、激發、保護、維持學生這種難能可貴的心理,說他們想說的,畫他們想畫的,到會說、善說,到講解到位、點評精彩、表達流利、學會學習??傊?,生態美術課堂是以教學過程為落腳點,力求營造一種自由的、動態的、充滿活力的而又快樂的美術課堂。讓每個學生帶著新問題走出課堂生態場,在生態課堂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體會美術課堂的魅力,讓他們感受到美術課堂的快樂。美術老師要順應當前的美術改革,多方位思考、探索藝術和創造藝術,共同構建和諧的生態式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