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英
游戲教學作為新時期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授課模式,其本身就帶有很強的趣味性色彩,對于小學生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在小學科學授課過程,教師通過對游戲教學法的應用,能夠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被課堂所吸引,從而主動學習,與教師進行積極的互動。文章基于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現狀,探討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游戲教學法的應用意義和應用策略。
通過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我們可發現:很多小學生對于科學課堂并非很感興趣,造成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長時間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無法形成自主性學習思維,進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對于學生身心素質的發展十分不利。針對這種情況,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充分引入游戲教學法,突破傳統教學的障礙。在游戲化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被有效調動,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為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小學生正處于貪玩的年紀,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因而在課堂上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出現心不在焉情況。針對這種問題,小學科學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的應用,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人翁。游戲活動本身就帶有很強的趣味性,而小學生則正好對趣味性內容有好奇心,如此就能夠使得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感興趣。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融入游戲活動,引導小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幫助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科學知識點,構建科學知識結構體系。
素質教育教學目標強調: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需求,注重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小學科學教師采取游戲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趣味性的課堂,就是尊重學生心理需求的重要表現。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應用游戲教學法,有助于促進素質教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游戲活動與小學科學學科之間的結合,應該強調趣味性,讓原本枯燥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如此才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效果。對此,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將趣味性的科學游戲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掌握相關知識點,使學生能夠積極進行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知識的學習樂趣,促使他們愛上科學。
例如,在組織“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這部分知識點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生活化的游戲教學活動:首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三名成員,并且給他們編號;然后給每個組分派一杯水、一包食鹽和一個刻度杯;接著由每個組的1 號學生將1 毫克的食鹽倒入水杯中,然后輪到2、3 號學生,之后再繼續輪到1 號學生,依次循環,直到水杯中的水溢出為止;最后由小組成員共同計算水中溶解的食鹽量。在這種趣味性的小游戲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有效調動,如此有助于加深他們對課堂知識點的印象。
除了趣味性之外,小學科學游戲教學,還應該強調生活化原則,即:強調從日常生活入手,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趣味科學知識,幫助學生構建科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教師通過組織生活化的科學游戲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到科學知識的實用性,而且能夠增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掌握知識應用能力。
例如,在組織“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這部分知識點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玩游戲,即:由一名學生負責找到能夠發出聲音的東西,其他學生閉著眼睛聽聲音,然后辨別出具體的發聲物。在這種簡單的生活化小游戲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課堂知識點,而且能夠感受到科學知識的趣味性以及科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增強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科學游戲并不簡單地等同于玩游戲,小學科學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游戲活動、探索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應該強調寓教于樂基本原則,讓學生在感受到游戲樂趣的同時,提升他們的知識探索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鑒于此,在組織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科學教師可以適當引入一些操作性的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實踐,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動手能力,為日后展開更為深入的科學知識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例如,在組織“做個小開關”這部分知識點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做開關”比賽活動,最終耗時最短的小組獲勝。借助這種操作性的比賽游戲活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反思當前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并且充分引入以游戲化教學模式為代表的新型授課模式,為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對科學知識感興趣,促使學生愛上科學,并且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與教師展開有效互動,如此就能夠促進預期教學目標的順
利實現,同時幫助學生實現科學素質的全面提升。